村村有好戏 | 持续“圈粉” 红色旅游释放新活力

潍坊晚报 2024-11-18 09:41:22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昌邑市北部的龙池镇,有一个1000余户、3000多人的大村庄——马渠村。该村曾是昌邑县委、县政府和独立营的驻地,也是全面抗战期间“渤海走廊”的重要枢纽。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马渠群众红心向党、英勇无畏、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丽凯歌。近年来,马渠村红色旅游人气高涨,年接待人数已突破2万人次,红色旅游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历史内涵为地方经济注入新动能,书写着红色基因传承的精彩篇章。初冬时节,记者来到昌邑市龙池镇马渠村,探寻马渠红色旅游持续“圈粉”、焕发新气象的秘诀。

中共昌邑县委组织部旧址

  走进马渠村,映入眼帘的除了白墙灰瓦的居民住房、曲折但整洁的乡村道路,还有红旗雕塑、英雄桥、“马渠印象”红色长廊等一个个红色景观。这种“红”,是新时代的薪火传承。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记者来到了马渠村村史馆,一张张历史照片、一段段文字介绍、一件件历史物件,铭记了马渠革命先辈英勇不屈的峥嵘岁月。

马渠村村史馆

  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为了保护好红色资源,留住红色记忆,从2020年开始,龙池镇带领马渠村开展了马渠村村史与革命斗争史抢救工作,发动村民和老战士、老干部、老党员的后代回忆先辈故事,将记忆落于笔尖、存于纸头,鲜活地展现出来。同时,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重点革命旧址进行修缮建设,目前已修缮昌邑县委旧址、县委宣传部旧址、魏惜珍故居、魏坚毅故居等房屋17间,打造赁铺胡同,完成红色文创展示中心、马渠村村史馆等展馆的布展,将这些红色资源打造成锤炼初心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吸引着游客的驻足。

  “要不是战士们在这里抛家舍业打鬼子,咱哪里来的好日子啊!”一场特别的情景剧正在马渠村“红色大舞台”上演。马渠村6名村民身着朴素且富有年代感的服装走上舞台,饰演八路军战士、村民等角色,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一把野菜”的故事。

“马渠印象”红色长廊

  由马渠村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一把野菜》《以命换命》《兄妹参军》《红色基因代代传》4部红色情景剧,以战争年代真实发生的事件为原型,通过一个个短小精悍的红色故事,再现了抗战时期马渠村村民与八路军战士“军民同心”的感人事件。

  “这些情景剧的参演群众,有的是村里开超市的,有的是开饭店的,有的是从事养殖业的,他们都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纷纷要求加入我们的红色文艺宣传队。”马渠村村主任魏相进介绍,村子里还成立了秧歌队、京剧同乐会等,全村从事红色演出的群众达到70余人。

红色研学

  “在这里,我们看了红色情景剧,扔了‘手榴弹’,重走了‘长征路’,聆听了红色故事,体会到革命先辈的不容易。”昌邑市奎聚小学学生张美妍参加完研学,感触颇深。

  “我们在‘红色马渠’的建设过程中,开发了6条研学、教学路线,为青少年学生、党员干部、社会群众来研学、教学提供方便。”龙池镇党委政法委员、人武部部长褚方文表示,他们希望通过红色研学、红色教学等,让马渠村的革命历史、革命资料活起来、动起来,让群众在沉浸式研学和教学过程当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莹/文图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