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革”巡礼 | 用好“指挥棒” 耕实“育才田”

潍坊新闻网 2024-11-26 08:56:34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建设,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教育评价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如何为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如何为教育内涵式发展构建良好生态?如何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保障性长效机制?

  围绕这一系列事关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潍坊把评价改革作为引领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抓手,发挥优势、系统发力,创新党政、学校、学生、教师、社会“五位一体”评价机制,构建起具有潍坊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教育强市建设激活力增动力,推动全市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让潍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途更加辽阔。

市委、市政府评选“新时代立德树人先进个人” 。

  创新党政评价机制

  保持教育优先发展定力

  潍坊是人口大市、教育大市,如何持续擦亮教育发展品牌,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生态,是市委、市政府从全局战略高度和民生角度出发予以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潍坊在全国率先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出台《潍坊市新时代教育治理评价关键要素模型》,构建起区域教育治理评价、党政履行教育发展职责评价、学校立德树人评价、教师教书育人评价、学生五育并举评价的“1+4”评价体系,引导党委政府树立正确政绩观,为评价改革落地营造良好环境。

  在潍坊,每年年初,市委、市政府都会印发一份名为《县市区党委政府履行发展教育职责清单》的重要文件,其内明确了5个方面25项职责清单,将“双减”落实情况、中小学“五项管理”等纳入市对县级政府教育履职评价。这份清单的主要目的就是切实加强县市区党委政府发展教育的主体责任,着力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市政府每年推出一批教育民生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主抓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教师待遇保障等事项,保障潍坊教育稳健前行。

  据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王霞介绍,市委、市政府针对各县市区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下任务、开药方,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县市区党委政府瞄准关键任务、薄弱环节形成政策、调配资源,完成年度工作的“硬任务”。市对县重点考核教育改革实效和群众满意度,创新每月通报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调研决策教育事项。在潍坊,争当“教育书记”“教育县长”蔚然成风。

我市定期开展全市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述职评议。

  创新学校评价机制

  充分激发办学生机活力

  学校评价体系是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估,更是对学校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检验。潍坊坚持“管得越少、办得越好”,加快推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创新构建了“基础规范+创新发展+满意度”的学校评价体系。

  潍坊创新出台《潍坊市县市区办学水平评价实施方案》,制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4个学段具体评价办法,每3年为一个评估周期,每年评价1000所学校(幼儿园),让学校办学方向更明确。

  同时,潍坊印发《潍坊市普通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细则》,制定手机、作业、教学用书管理等3个评价文件,让学校办学行为更规范。

  在全省率先出台课后服务工作规范和45条实施细则,开设课后课程,满足全市中小学生的成长需要,着力打造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让学校办学更具温度。

  潍坊还深入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改进行动,探索制定《潍坊市基于课程标准的优质课堂评价标准》,不断提升教师课堂育人水平,让学生学得更有劲头儿,学校办学更有质效。

寿光市羊口新区小学期末“乐考”活动 。

  创新学生评价机制

  充分释放五育并举潜力

  今年6月份,寿光市羊口新区小学组织一、二年级的学生开展了期末“乐考”活动,学校精心创设了图形探秘场、疯狂大购物、汉字乐园等丰富多彩的闯关游戏情境,一、二年级学生们通过朗读、操作、计算等方式多角度展示自我。这样的考试,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得到了师生家长的广泛认可。

  潍坊始终坚持把学生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潍坊持续完善中考招生评价。通过优化考试科目设置、评价方式、成绩呈现等标准,将原先的5个呈现等级细化为8个呈现等级,更加突出基础学科重要性。同时,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自主权,采取特长录取与综合录取相结合,既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又注重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在潍坊,考试评价非常严格规范。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学科实际出发,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同时优化考试方式、改进考试方法,实行等级评价、无分数评价,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

  潍坊还持续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创新建立“量表+标志性成果+底线”机制,将学生综合素质成绩纳入中考,与语数英三科等值录取,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电脑制作大赛中,潍坊学生获奖数量持续位居全省首位。

  创新教师评价机制

  持续增强教书育人活力

  教师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潍坊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以评价促发展、提素质,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获批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

  王霞介绍,目前潍坊已建立涵盖10万名教师的师德考核库,每学期一考核,结果先公示后入库,师德“优秀”等次与学校群众满意度挂钩,职称竞聘、评先树优、教学成果奖励等一律实行师德“前置审核”,非“优秀”等次“一票否优”。

  潍坊将教育教学实绩作为关键指标,摒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评比。创新制定20条教师减负落实清单,探索开展教师关爱十大行动;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规范“进校园”事项,引导教师心无旁骛抓育人;构建教师发展动力模型,实施教师管理“三定三聘三评”改革,定编制总量、定岗位总量、定绩效总量,聘工作岗位、聘职称岗位、聘层级岗位,评师德素养、评业绩表现、评专业水平,让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育人动力更为澎湃。

  创新社会评价机制

  有效汇聚共建共享合力

  潍坊始终把公平公正放在首位,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

  对学校业绩考核、校长职级评定、教师成果认定等考评项目,潍坊创新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参与,坚持同行评价、专家评议,将评价过程转化为诊断、指导、培训、引领的专业活动,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同时,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评价。在全国率先推出“潍坊好家长标准”,将评价内容纳入家长职责清单;探索建立教育惠民服务网,组建家校社共育委员会,首创社区教育服务岗,完善“教育惠民一码通”、家校育人课程超市、家长驿站等,引导家长科学育儿,让家长和社会成为教育评价改革的坚定支持者。潍坊校家社协同育人典型做法荣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潍坊连续2次在全国会议上作校家社协同育人典型发言。

  潍坊始终坚守“立德树人不动摇、遵循规律不折腾、改革创新不懈怠”发展理念,在全市营造出了“轻负优质”的教育生态,基础教育成为业内认可的“潍坊样板”,职业教育成为领先全国的“示范高地”,潍坊教育呈现出“各类教育协调、区域优质均衡、体制机制灵活、群众满意认可”的全新样态。

  王霞表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始终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潍坊的评价体系构建和改革,追求的正是保障教育发展的长久定力。接下来,潍坊还将继续锚定教育强市建设目标,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大力实施课程教学、人才强教、教育数智化“三大战略行动”,在立德树人、内涵发展、服务大局、创新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持续贡献更澎湃的教育力量。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文

  图片为资料图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