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老人创作百米长卷《郑板桥说事》
潍坊新闻网 2024-11-26 08:56:34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郑板桥曾任潍县知县,留下众多清廉故事和诗文佳作。潍城区美术家协会理事侯家平历时四年多创作了一幅格调高雅、气韵生动的百米长卷《郑板桥说事》。长卷内容包含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的故事、诗词,以及侯家平创作的画作小品、印章等。
侯家平向记者展示《郑板桥说事》。
整幅作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墨色苍润
11月25日,记者来到侯家平家时,他正伏案创作。墙上挂的、桌上摆的,书画、篆刻、书籍等琳琅满目。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他刚创作完成的《郑板桥说事》。
“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擂鼓山”“状元桥”“准给粥”“打秋千”“读书必读五车”“奉圣革职”……整幅作品气势磅礴、墨色苍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这幅作品卷高0.35米、长100米,共包含26个(句)郑板桥故事、诗句,百余幅国画及漫画小品,260方印章作品。其中,侯家平采用板桥体书写的郑板桥故事、诗句让人眼前一亮。
侯家平的书法作品
“板桥体是书法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包含多体合一、以画为书、乱石铺街、一字多变等多种特点,我十分欣赏他的字体,潜心研究了很多年。”侯家平说,用这种字体创作是向郑板桥致敬。
一幅幅画作小品也是《郑板桥说事》中的一大亮点。侯家平采用水墨画和漫画方式,展现了十笏园、张氏小酒楼、孩童放纸鸢、潍县萝卜、朝天锅、擂鼓山等潍坊人文、历史建筑和传统非遗,把潍坊的景观特色、历史文化集为一体,让人一目了然。
侯家平展示创作的草稿。
为了完成作品,他多次与人探讨、实地走访
谈起这幅作品的创作初衷,今年68岁的侯家平告诉记者,郑板桥既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好官,也是一位善于教育子女的父亲。侯家平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潍坊人,从小就听家中长辈讲述郑板桥的故事,他的与人为善、勤俭忠恕、为民情怀等为后世敬仰,这也影响了侯家平的为人处世。
“我把一切时间都运用在了艺术上,作为一名潍坊人,我有义务和责任发扬郑板桥精神,为潍坊创作一幅意义深远的作品。”侯家平说。
2020年,侯家平有了这个想法后,立即付诸行动。他认真研读了潍坊市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孙敬明撰写的关于描述郑板桥的图书,并就郑板桥的点点滴滴与孙敬明进行了多次探讨。此外,侯家平还多次实地走访,了解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的故事。
侯家平的作品
创作阶段,侯家平首先将想法绘制在小稿上,再在宣纸上创作。他家墙上张贴着大量初稿,还有一幅他自己编写的“郑板桥年简表”,记录了郑板桥在潍县期间的历程,这些都是为创作《郑板桥说事》所做的准备。“每次创作时,我感觉自己穿越到了那个年代,脑海中不停地与郑板桥展开对话。”侯家平说,有时晚上灵感迸发,即便是凌晨,他也立即起床,马不停蹄投入创作。
侯家平的作品
希望这幅作品能为讲好潍坊故事出一份力
侯家平从构思到创作,花费了四年时间,于近日完成这幅作品。他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即便手上磨出厚厚的老茧,也从未放弃,家人更是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这幅长卷不仅让更多的人走进潍坊,了解和认识郑板桥,更是对郑板桥人格精神、思想风度的独特诠释。”侯家平表示。
印章作品《聊避风雨》
侯家平年轻时就喜欢书画、篆刻,在艺术这条道路上,通过自学和潜心钻研,熟练掌握了书画印技艺。他退休后,有了更多时间来创作。闲暇之余,侯家平经常到白浪河边摆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爱好者切磋技艺。近年来,他将目光主要放在讲好潍坊故事中,创作了大量歌颂潍坊的作品,以实际行动向潍坊致敬。
侯家平希望通过这幅作品以古观今,通过再现郑板桥的人生经历,探索其艺术思想内涵。从当今的时代背景出发,审视其从政务实爱民、清廉有为,做人仁慈守度、明理有节的理念,为讲好潍坊故事贡献绵薄之力。下一步,侯家平将继续以潍坊为创作源泉,让更多的人了解潍坊,爱上潍坊,把潍坊的美宣传出去。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