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4-11-29 16:39:00
11月29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推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张晓乙 潍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潍坊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王金祥 潍坊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
何茂广 潍坊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
李群成 寿光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
2023年,潍坊市获批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项目开展以来,潍坊市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积极探索体制机制上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努力打造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潍坊经验”,持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安全感。
前期工作情况
结合实际、系统谋划,潍坊市形成了具有潍坊特色的项目实施方案,确立了“一二三四”总体思路。“一”是锚定“三明经验”本土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一个总目标”。“二”是实现卫生健康体系重塑、现代医疗服务升级“两个新突破”。“三”是坚持医保、医疗、医药协同联动,突出抓好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医院薪酬制度“三项重点改革”。“四”是聚焦短板弱项,实施临床医疗服务、智慧医疗服务、分级诊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四大提升行动”,由点带面、并联推进,有力有效推动项目落地。
一开展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切入点,实施医疗能力“攀登计划”和医疗技术“登峰计划”,新创建1个国家级、1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成3个国家级和16个省级重点专科专业技术联盟。强化高端人才引进,建成院士工作站2处,名医工作室24个;市属医疗单位新引进博士65名、硕士325名,全市招录高层次人才年增速超40%;在全省卫健系统首开“院士大讲堂”。二开展智慧医疗服务提升行动实施“数字健康大脑”建设和区域医疗信息化提升工程,快速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在全省首家建成区域性医学影像云平台。三实施分级诊疗服务提升行动将同种疾病的患者作为一个群体,分级开展疾病筛查、评估、就医、转诊、随访等全链条健康服务。全市基层就诊率达65.63%,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四实施康复医疗能力提升行动建成潍坊市高新康复医院、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诸城市人民医院3个市级康复医疗区域中心,形成综合康复、中医康复、儿童康复等12个康复亚专科集群,实现市县镇三级康复医疗全覆盖。
主要工作成效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验亮点纷呈,医疗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着力打造“分级诊疗”新模式。在全国率先提出“单病种群体管理”理念,将高血压、糖尿病等单病种患病群体作为基本健康管理单元,通过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按照疾病轻重建立分工合作机制,为病人提供整合型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经验入选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精心打造“三医协同”新模式。创新成立“三医”协同数据共享中心,破解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难题,实现“三医”紧密融合。该做法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已列为省级深化医改试点。科学打造潍坊“数字医联体”模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效协同的数字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合体,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健康服务。探索实施“上车即入院”的“潍智救”急救系统。潍坊寿光市建成全省首家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地图”,实现全民健康全链条管理。二、聚焦核心技术发展,满足群众需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成“9+65+260”的国家、省、市三级临床重点专科集群,打造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0个,获批“国自然”47项。潍坊市人民医院成为省内首家、全国第二家开展肺移植技术的地市级医疗机构,在省内率先开展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潍坊安丘市打造了“六统一”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样板,潍坊昌乐县探索了“一镇两院”医共体模式。高标准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18处,建成名医基层工作站199家,8家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三、探索整合型服务体系,护佑人民健康,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始终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23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80.5岁,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4.74%,较“十三五”末均有大幅提高。全市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达到261家,其中146家设立康复医学科提供康复住院服务,康复总床位超过3500张,较“十三五”末增长50%。四、深化公益性为主导向,解决急难愁盼,群众满意度显著增强。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3.9%,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在省内率先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目前全市已有48家二三级医疗机构实现跨市调阅,为群众节省费用821.85万元。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100%实现移动即时支付结算;三级公立综合医院100%实现床旁结算;30家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设立住院“一站式”服务中心;34家二三级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2023年至今累计服务患者6700余人次,满意率达到100%。
山东商报记者:对于我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中央补助资金达5亿元,请问,财政部门是如何管好用好资金,更好发挥效益的?
王金祥答: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紧盯资金下达和监管两个环节,全力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努力把每一分钱都花出最大效益。一方面,坚持“两个原则”,做好资金下达。一是坚持规范原则,围绕临床医疗、智慧诊疗等8个子项目,逐一制定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分配原则、方法和去向,让每笔资金下达都有据可依。二是坚持高效原则,依托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开通“绿色通道”,按照项目进展,第一时间拨付到位,确保不因经费影响项目推进;截至目前,中央资金已下达4亿元,我们已拨付3.98亿元,占比99.5%,另外1亿元中央资金明年才能到位,届时我们将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拨付。另一方面,把好“三道关口”,做好资金监管。一是严把“事前绩效评估关”。把成本效益分析融入事前绩效评估,从源头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严把“事中运行监控关”。卫健部门日常监控、财政部门重点监控,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确保绩效目标高质量完成。三是严把“事后结果运用关”。也就是将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挂钩,对沉淀冗余资金,一律停止拨付;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收回;对评价结果为“良”以下的,一律从严从紧或不予安排下年预算,努力推动财政资金使用提质增效。
潍坊广播电视报记者:刚才发布中提到多个部门联合打造潍坊市“三医”协同数据共享中心,破解数据壁垒,实现“三医”紧密融合。请介绍一下潍坊市“三医”协同数据共享机制工作开展情况。
何茂广答:建立“三医”协同数据共享机制,是我市示范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有4方面考虑。一是上级政策有要求。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要求,“探索建立统一高效的政策协同、信息联通和监管联动机制”。“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成为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二是现实工作有需要。建设三医数据共享机制,可以促进政策协同、业务联动,更好服务“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三是我市工作有基础。我市医保信息化已历经20余年建设,卫健部门也建立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单病种群体管理系统、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等信息系统,具备了良好的数据融合基础。四是这项工作在国内是率先创新。基于以上考虑,我市将探索建立“三医”协同数据共享机制作为示范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省卫健委、医保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厅、大数据局联合将我市探索“三医”协同数据共享和信息融通机制列为省级深化医改试点,国家财政部、卫健委、医保局和省政府分管领导给予肯定。按照示范项目建设的部署要求,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坚持高点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目标,立足体系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破除部门数据壁垒,建设符合我市实际、管用高效的“三医”协同数据共享中心,促进“三医”协同提质增效。成立了由卫健、医保、市场监管、大数据、行政审批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精干力量为成员的工作小组,为顺利推进“三医”协同数据共享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确定总体框架。卫健、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研究论证,共同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先后邀请有关专家智囊团队参与方案论证,并多次征求医药机构、上级部门的意见建议,确定了“构建一个平台、支撑三个提升、实现四项赋能”总体框架,并据此研究形成了潍坊市“三医”协同数据共享中心工作方案和建设方案。三是建立共享机制。以医疗、医保、医药数据融合作为突破口,打通信息专网,实现了信息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初步达到“三个协同”,第一,数据协同。医疗、医保、医药数据共享,基本覆盖了市域内看病就医全部数据,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基础数据库,有力赋能政策制定、精准管理和高效服务。第二,业务协同。卫健、医保等部门运用大数据模型分析,指导更加精准、及时预警、干预违规行为,促进提升医疗、医保服务水平。第三,目标协同。通过共同分析研判异地就医数据,有针对性地指导加强本地学科建设,更好地服务全市群众医疗健康需求,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下一步,我市将聚焦决策、管理、服务三个维度,重点打造三大类十八项应用场景,提升“三医”协同工作科学化决策水平、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智能化服务水平。同时,将开发实施更多惠民便民服务场景,让“三医”协同发展治理成果惠及更多群众,积极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三医”协同“潍坊模式”。
新派网记者:刚才发布中提到潍坊寿光市建成全省首家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地图”。请问“智慧健康地图”在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方面主要发挥了哪些作用?
李群成答:潍坊寿光市智慧健康地图作为潍坊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试点之一,以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为目标,整合县域医疗健康数据和资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各类应用服务场景,实现基层医疗“五重”提升,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
一是重组了预防筛查模式。“智慧健康地图”的开发应用,为“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绘制出“疾病谱”,对疾病种类、分布态势、扩散趋势、区域聚集性等实时更新并一屏通览,提高了预防筛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建立了“市镇村”三级全域健康宣教云平台,城乡近4000名医务人员成为基层群众的“健康使者”,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二是重塑了健康数字场景。通过“智慧健康地图”,进一步深化了对大健康理念的落实,能有效实现健康数字场景破圈。成立潍坊寿光市健康管理学院,大力发展重症、肿瘤、心脑血管等临床重点专科,组建高血压、糖尿病等10个专科联盟和医学影像、精准医学、远程心电、远程彩超4个中心,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市级重点专科51个,为不同人群制定不同健康数字场景,从疾病的预防、治疗到康复,精准匹配15分钟服务圈内的服务设施及人员。三是重构了疾病管治水平。“智慧健康地图”以单病种群体管理为抓手,对于病人病情全量分析、精确划分、精准管理,实现患者“小病在基层,大病转诊到上级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管理模式,优化了医疗资源,提高疾病管治水平。对潍坊寿光市9.7万名高血压患者、3.6万名糖尿病患者实施分级分层管理,截至2024年9月底,镇街卫生院累计向上转诊924人、向下转诊8583人,基层首诊率达76.65%。群众县域就诊率超92%。四是重建了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智慧健康地图”对患病人群实施红、黄、绿码分类,并将医疗信息与地理空间一一适配。家医团队对辖区居民分类干预,精准化闭环(诊前、诊中、诊后)管理,实现“防治管一体化”,有效落实家医签约服务,提升群众对家医签约服务的满意度。现潍坊寿光市配备1013名网格员和620支家庭医生团队,对28.8万名重点患病人群纳入单病种群体管理系统,实行家庭医生“一对一”包靠。五是重整了居家康复路径。将“互联网医院”嵌入“智慧健康地图”,为居民提供可穿戴的生物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健康数据,并通过医疗资源远程进行咨询和管理,提供上门巡诊、送药、上门护理等服务,有效解决了长期卧床病人和慢性病患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