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看潍坊”大型调研采访·走进潍坊综合保税区 | 巩固优势打造高水平开放“前沿阵地”
潍坊新闻网 2024-12-05 08:58:00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向新而行,向质求变。潍坊综合保税区以新质生产力开辟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态势,跑出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加速度”。1至10月份,潍坊综合保税区实现外贸进出口额665.9亿元、同比增长6.5%,总量、增量均居全市第1位,占全市比重近四分之一。在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2023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结果中,潍坊综合保税区居全国第6位、全省第1位,连续五年获评A类,稳居全国综保区“第一方阵”。
塑造新优势,培育壮大外贸新兴业态。坚决扛牢中国(潍坊)跨境电商综试区核心区龙头担当,深化以党建为引领、搭建服务平台、强化人才支撑的“1+3+1”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体系,构建起全链条服务生态。探索“中心仓+海外仓”仓仓联动发展新模式,高效运营全国首个跨境电商“四关合一”综合运营中心,支持跨境电商企业“轻松出海”。创新培育跨境电商产业园、综合运营中心、展示展销中心三大服务平台,其中跨境电商产业园累计签约入驻企业300余家,年进出口额150亿元以上。布局实施“跨境电商+产业带”工程,引导区内十几家跨境电商企业与全市汽配、玻璃胶、农产品、乐器、农机、木制品等产业带相关企业建立合作,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潍坊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集聚新动能,构建特色开放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发挥歌尔电子的“链主”作用,集聚十余家上下游企业,打造集产品研发、硬件制造、产业配套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总投资50亿元的虚拟现实全球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产能正加速释放,新一代VR产品已实现全面量产,全年可实现产值240亿元。汽车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势头正盛,行业“隐形冠军”佩特来、美国500强德纳公司产能规模加快膨胀,昌威交通机动车号牌智慧监管销毁技术获公安部全国推广,唐宁汽车、力神动力等企业产值均实现翻番增长,产业年产值超50亿元。新材料产业势头迅猛,圣和新材料产业园全面投产,出口量居全国同行业首位;正同、华潍、雪球等一批新材料企业加快成长。总投资124.2亿元的锦粮进口花生保税加工、年产6万吨高端绿色节能建筑智造等11个重点项目提速建设,形成更多高质量发展实体支撑。
昌威交通工程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
激发新活力,创新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围绕外贸企业全周期、全链条、全要素服务需求,综合保税区全省首推高效办成“外贸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持续擦亮“外贸服务看保税”品牌。设立全省首家开放式“外贸综合服务专区”,实现外贸企业设立登记、海关备案、纳税服务等296项事项“一区受理、一站集成”,企业准入由1天压减至1小时、准营由7天缩短为4天,出口退税由3个工作日压缩到0.77个工作日,各级惠企政策1个月内兑付到位。扎实推进金融管家等省级改革试点,推出23项外贸融资产品,建成全省保税区首个外汇“一站式”服务直联点,外汇收支业务由8小时压减至30分钟。引入全市首支应急转贷基金,业务、资金规模均居全省第1位。海关总署“跨境电商关税保”改革试点在潍坊综合保税区率先落地,减轻企业资金压力,赋能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
山东圣和薄膜新材料有限公司
书记谈>>>
加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激活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潍坊综合保税区党工委书记 王龙堂
工业是立区之本、强区之基。综合保税区锚定“一七五一”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以获批全省首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为契机,全力强产业、抓项目、优环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冲刺千亿级外贸园区提供坚实支撑。全区规上工业产值三年累计突破1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超90%,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全市最高,单位产值能耗全市最低。1至10月,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额665.9亿元、同比增长6.5%,总量、增量均居16个发展主体第1位,占全市比重四分之一。在2023年、2024年海关总署等十部委联合组织的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中,连续两年居全国171家保税区第4位、第6位,全省第1位。
培强优势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立足高能级开放平台功能定位,以集群化发展为路径,以园区平台为载体,加快培育虚拟现实、汽车装备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做强开放发展硬核支撑。发挥歌尔电子“龙头”引领作用,招引集聚美国当纳利、卓领电子等15家上下游配套企业,VR产品占全球中高端市场份额80%,年产业产值、进出口额均突破400亿元,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虚拟现实智能硬件研发制造中心。高标准规划建设占地1000亩的汽车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美国500强德纳电机、行业“隐形冠军”佩特来电器等企业深耕发展,集聚整车、汽车零部件等生产企业10余家,发电机、起动机产品国内大型商用车市场占有率超80%,唐宁汽车、昌威交通、力神动力等企业产值翻番增长,年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新材料产业园建成投用,支持圣和、华潍等新材料企业研发创新,圣和薄膜主导制定“双向拉伸聚乳酸”国家标准,可降解薄膜技术国内首创、出口量居全国首位,华潍新材料可降解地膜产品获农业农村部推广使用,正同、雪球等一批新材料企业茁壮成长,年产业产值超20亿元。
坚持引育并重,厚植项目新动能。牢树项目为王理念,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一项目一专班推进总投资122.4亿元的虚拟现实全球智能制造基地二期、锦粮食品进口花生保税加工、年产6万吨高端绿色节能建筑智造等11个重点项目建设,虚拟现实全球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入选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市“十大工程”。建立高成长性企业梯次培育库,量身定制服务清单,做优资源要素保障,先后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企业26家,支持具有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的企业“拔节生长”。坚持招大引强与招新引优协同并进,组建保税招商集团,强化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力度,统筹用好20万平方米的联东U谷、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平台资源,用活“保税、免税、退税、免配额”等功能政策,招引入驻新一代信息技术、动力装备等企业37家,加快对接推动法国拓普机械、年产200万片车载触控屏、高端棉纺制品保税加工等13个项目落地,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
倾心倾力服务,构筑发展强磁场。着力打造最简化的审批流程、最优质的专员服务、最有力的政策落实、最低频的执法检查“四最”营商环境,擦亮“保如意”服务品牌。全省首推高效办成“外贸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设立全省首个开放式外贸综合服务专区,建成全省综保区首个外汇“一站式”服务直联点,企业准入准营、出口退税、外汇收支等时限压减70%以上。立足全市产业发展基础,巩固拓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做大“四关合一”综合运营中心、跨境电商1210出口集散中心业务规模,助力“潍品出海”,三年内拉动进出口额100亿元以上。开具济南关区首单跨境电商电子保函,海关总署“跨境电商关税保”改革试点在我区率先落地,年均节省企业成本2000余万元。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成长,各级惠企政策资金兑付期限不超过1个月。引进17家驻区金融服务机构,推出外贸融资产品23项,引入全市首支应急转贷基金,业务、资金规模均居全省第1位。组织与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校企对话交流会”20余场,在上海、深圳、西安及日本东京等地设立人才工作站,引进各类人才6700余名,为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让企业成长更富活力。
潍坊日报社调研采访组成员:高文 尹莉莉 薛静 石莹/文 巩建国 宋寿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