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工作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4-12-05 17:19:00
12月5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潍坊市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李军华 潍坊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曾 国 潍坊市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
雷 军 潍坊市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对口支援协作科副科长
实施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战略决策。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潍坊市重点承担对口支援西藏南木林县和东西部协作重庆市开州区任务,同时,承担援疆、援重庆忠县部分工作任务。多年来,在潍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把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定扛起政治责任,高标准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各项工作成效走在了全省前列。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支援协作机制
市级层面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支援协作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和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出台相关工作文件,签署支援协作协议,建立了主要领导互访对接的联席会议机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支援协作活动,形成了以政府援助、人才支持、企业合作、社会帮扶为主要内容的援助工作体系。
坚持目标导向全面推动任务落实
一、强化人才支持
潍坊市承担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任务以来,全市共选派8批58名干部人才和70余名专技人员赴西藏南木林县工作;向开州区选派挂职干部11名,选派教师、医生、农业等专业技术人才580余人次,在当地开展人才传帮带,培养起一支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二、强化产业合作
在南木林县实施109项200余个援藏项目,援建的雅江北岸4万亩生态示范区项目成为西藏自治区战略和生态建设典范工程,湘巴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成为见证汉藏团结的县城新地标建筑,艾玛土豆已成为西藏地区特色产业品牌。在开州区共实施170余项200余个协作项目,打造产业园区9个,特别是鲁渝(潍坊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先进制造产业园等一批示范园区,为承接山东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外溢、承载优质产业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载体。
三、强化劳务协作
重点对重庆开州区开展劳务协作,帮助1240名开州区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和转移就业。实施贫困人口培训54期2100余人次,援建帮扶车间6个,举办致富带头人培训班9期,为开州区培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469人,助力163人成功创业,带动2300余人脱贫增收。
四、强化消费协作
联合举办4次“开县春橙”进潍坊推介会和开州扶贫产品云推销会,在我市成立了东西部消费协作农特产品销售专馆,组织多家企业开展消费协作活动。每年在春节、中秋、国庆等节日消费旺季开展“消费帮扶助农增收集中行动”,多次向全市发出倡议,动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积极采购西藏南木林、重庆开州区和新疆等西部农特产品,帮助拓宽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2019年来,协助开州区销往山东省内农特产品1.7亿余元。
五、强化结对帮扶
积极发动市县镇村和社会力量参与,与开州区建立了县镇、镇村、村村、村企等结对帮扶关系,2018年来,先后有10个县市区、3个市属开发区及所属镇街,与开州区有关镇、村结对,全市学校、医院、企业、社会组织等也与开州有关单位结对开展帮扶活动。在西藏南木林,组织市内学校、医院与当地开展对口结对帮扶,极大提升了受援地教育医疗水平。
突出工作实效打造支援协作亮点
一、实现了支援协作地区整体脱贫工作目标。在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历经多年发展,西藏南木林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2年到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由1.4亿元增加到18.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81元增加到15395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11万元增加到5449万元。重庆开州区135个贫困村、3.59万户、12.36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1%。两地分别于2018年、2019年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考核验收,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二、打造了潍坊援藏生态建设靓丽品牌。西藏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生态环境良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四个确保”之一。我市援藏紧紧围绕生态主线,历届援藏干部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持续在南木林县雅江北岸开展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实现植树造林4万亩,防沙治沙1.8万亩,形成林成网、田成方、路相通、渠成系的综合性生态示范园区,200余万株树苗染绿戈壁滩,在雪域高原上绘出了绿水青山的壮美画卷,打造出潍坊生态援藏靓丽“名片”。该项目成为了全省援藏示范项目,成为西藏自治区“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的启动地和示范点,也成为日喀则市倾力打造的雅江两岸百万亩生态区建设的示范工程。原全国人大委员长栗战书专门到南木林考察生态示范区,省委、省政府和西藏自治区党政领导多次到南木林县调研,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中央媒体以及西藏、山东等省级媒体多次对我市生态援藏工作经验成效进行宣传报道。
三、树立了鲁渝产业协作发展典范。协作重庆开州区以来,积极探索产业协作路径,经过两地多年实践探索,明确了蔬菜产业化合作方向,最终成功把“寿光模式”复制到开州、并在重庆市推广,鲁渝(潍坊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项目成为鲁渝协作特色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得到了省市党政主要领导高度肯定。该园区由山东潍坊、重庆开州两地联手成立公司专业化运营,采取寿光蔬菜“统一基地建设、统一种植茬口、统一种子种苗、统一植保服务、统一品牌打造、统一市场销售,开展分户经营”的“六统一分”运营模式,实现了潍坊蔬菜产业“东产西移”,为当地设施蔬菜园区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易推广的经验做法,“寿光模式”在开州区落地生根,打造成为全国东西部产业协作新标杆。目前,园区已建成核心蔬菜孵化基地4000余亩,带动100名致富带头人、职业农民、蔬菜种植大户技术提升,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370余家脱贫户实现增收。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及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多家媒体和上级单位对此进行了宣传推广。
山东省广播电视台记者:刚才李主任介绍了全市多年来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工作的情况,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请问2024年我市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基本情况有哪些?
曾国答: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要求,我市重点承担对口支援西藏南木林县和东西部协作重庆市开州区任务,同时,承担援疆、援重庆忠县部分工作任务。2024年是实现支援协作工作“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全市支援协作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工作理念,聚焦“四项行动”重点任务(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助农增收、劳务品牌培育),坚持“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协同推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先后作出批示对支援协作工作予以肯定、提出希望,并组织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支援协作领导小组会议,从顶层谋划研究安排工作。二是工作机制落实到位。出台了工作文件,印发了2024年全市对口支援南木林、协作重庆开州区两个工作要点,签署了潍坊开州年度协作协议,对全年的工作给予明确。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军于9月,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包希安于8月,分别率团赴重庆开州区、西藏南木林县调研对接工作,召开联席会议,推动互访对接和联席会议机制落实。三是要素保障落实到位。向开州区选派3名挂职干部和93名支医、支教、支农的专业技术人才,向南木林选派干部人才18人次。为受援地和协作地教师、医生、基层干部等320余人次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实施南木林干部人才交往交流活动12批240余人次。四是帮扶事项顺利完成。实施援藏项目7项23个、协作开州区项目23个。重点推动鲁渝(潍坊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鲁渝(潍坊)草莓现代产业示范园等园区建设。组织企业开展产业推介对接活动,为企业发展牵线搭桥。开展消费帮扶助农增收活动,今年已实现消费帮扶额3016万元。推动稳岗就业,帮助开州区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1244人,其中转移到山东省域内就业526人。下一步,潍坊市发改委将以国家和省关于开展“四项行动”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助农增收、劳务品牌培育重点任务,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帮助受援地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完成支援协作任务。
齐鲁晚报记者:我市已形成了市县镇村和广大社会力量参与的结对帮扶格局,请问目前我市的参与支援协作结对帮扶的有哪些县市区和单位?开展了些什么活动?
雷军答:根据全省支援协作携手奔小康工作安排,自2018年来,潍坊市组织了10个县市区、3个市属开发区及所属镇街,与重庆开州区的镇、村开展结对帮扶,分别是:奎文、潍城、坊子、寒亭、青州、诸城、寿光、高密、昌邑、昌乐、高新开发区、滨海开发区及其所属镇街。另外,潍坊市直部门还积极动员我市的学校、医院、企业、社会组织等广大社会力量参与到结对帮扶工作中来,开展校校结对、医医结对、村企结对和社会力量帮扶等。多年来,他们与开州区结对镇村和相关单位积极进行工作对接,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多样的结对帮扶活动,帮助他们实现乡村振兴,提高教育、医疗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比如:潍坊高新开发区与开州区郭家镇实施携手奔小康“六个一”工程,为深度贫困镇村制定一个总体规划、打造一个农旅项目、建设一条生产便道、改造一所学校、建成一处休闲广场、开展一系列培训,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帮扶活动。经过多年的结对,我市与开州区现已形成了市县镇村和广大社会力量参与的结对帮扶格局,目前,全市与开州区结对帮扶的县市区10个、开发区2个、镇街12个、学校19所、医院6家、村1个、企业5个、社会组织3个。
潍坊日报记者:据了解,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持久有效的方式是由“输血”变“造血”,更有利于当地持续发展。请问我市在这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曾国答:多年来,潍坊全市支援协作工作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在人才、产业、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大力开展帮扶工作,促进形成内生动力,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一是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在选派干部人才开展帮扶的同时,注重当地人才培养,开展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多年来,为开州区培训党政干部1500余人次,培训教育、医疗、农业、科技等专业技能人员4700余人次,开展贫困人口劳务培训2100余人次,培训致富带头人469人次;为南木林培训医护人员1600余人次,培训基层干部和农林牧等技术人才干部人才近3000余人次,为受援地培养起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二是积极帮助产业发展,产业帮扶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在南木林县改造提升米如村蔬菜种植大棚基地和蔬菜发展中心、建设卡孜乡产业孵化基地,大力发展高原生态经济林产业。在开州区,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发挥我市设施农业优势,重点建设了鲁渝(潍坊寿光)蔬菜现代产业示范园,成功把“寿光模式”复制到开州并在重庆市推广,带动了开州区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帮助引进东部30余家工业企业,入驻鲁渝先进制造产业园等示范园区,助推当地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积极促进稳岗就业,在帮助当地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南木林县200余名贫困农牧民从事了蔬菜和经济林种植、林木管护等工作,带动1000余人脱贫。开州区1200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持续就业,其中560余名脱贫劳动力,惠及人口约5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