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的潍坊担当

潍坊新闻网 2024-12-06 14:02:52

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的潍坊担当

我市打好“五良增粮”组合拳培植粮食领域新质生产力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齐鲁粮仓”满当当,农业大市挑大梁,丰收有“潍”走在前,2024年潍坊夏粮总产43.5亿斤,同比增加0.9亿斤,单产436.74公斤,增幅居全省第一,交出了一份高质高效的沉甸甸的“成绩单”,让“齐鲁粮仓”更殷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今年5月在山东考察时总书记强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作为农业大市、粮食大市的潍坊,是全国重要的“粮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果盘子”“种子库”和“农机城”,用全国1.7‰的土地、1‰的淡水,贡献了全国6.4‰的粮食、16.8‰的蔬菜、10.7‰的肉蛋奶、21.4‰的农产品出口额。

  近年来,潍坊市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目标,着力稳面积、提产能、优结构、保收益,统筹推进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制集成融合,打好“五良增粮”组合拳,因地制宜发展粮食领域新质生产力,不断激发粮食产能提升新动能,粮食生产有望连续四年实现粮食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

  潍坊粮食生产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背后,是潍坊坚定扛牢农业大市责任,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持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为建设“齐鲁粮仓”贡献潍坊力量,彰显着高质量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潍坊担当和作为。

  建良田育沃土

  夯实增粮基础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没有耕地安全,就没有粮食安全,没有良田支撑,粮食增产就成了无源之水。

  如何持续夯实粮食安全“地”基?潍坊市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开展耕地质量保护行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良田改造替代一般粮田,持续筑牢粮食增产基础。

  我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在山东省率先推行“田长制”,建立卫片执法、动态监督、空间规划“一张图”等监管平台,坚决清理整治“大棚房”、乱占耕地、永久基本农田流出等问题,持续开展耕地用途管制、撂荒耕地开发利用等专项督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 “非粮化”,确保“良田粮用”。全市新增耕地面积净增加13.69万亩,位居全省第一。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工程。我市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完善高标准农田建管用一体化长效机制,创新“第三方管护+商业保险”市场化运营管护模式,确保高标准农田“有人管、有人修”,确保“良田良效”。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30.1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08万亩,粮食产能提高10%以上。

  农田高标准,种粮添底气。我市发力有效提升耕地质量,积极推进土壤三普,摸清全市土壤家底,发掘后备耕地资源。全面推广秸秆还田、深耕深翻、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耕地轮作等耕地质量提升关键技术,实现农药用量、化肥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三个“稳步下降”,耕地有机质含量“稳步提升”。

  “良田良质”,提升了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让潍坊丰收高产更有保障。

  育良种优品质

  抓住增粮关键

  “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种地选好种,土地多两垄”,农谚里面透着粮食增产的逻辑。良种是粮食增产的有力保障,种业是农业科技皇冠上的明珠,更是粮食安全的关键。

  如何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实现粮食安全?潍坊市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作为建设农业强市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育种创新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农作物品种选育步伐明显加快,审定品种大幅增加,优良品种应用率与入户率、覆盖率持续提升。

  强化种业创新政策支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国农业种业硅谷建设行动方案》,市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种质资源保护、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新品种补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

  为了让中国饭碗盛满了更多潍坊优质良种,我市强化研发育种平台建设,依托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省农科院、市农科院等科研创新平台,推行“揭榜挂帅”机制,集中优势团队协同攻关,成功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为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贡献更多“潍坊种”。2021年以来,全市共创制种质资源1725个、培育新品系452个,审定小麦、玉米、大豆等新品种24个。

  强化良种选育推广,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我市搭建“看禾选种”平台,建设粮食品种展示示范基地,筛选推广适宜本地的高产抗逆小麦品种11个、玉米品种14个,全市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

  高密市山东菲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潍麦16”实打最高亩产892.52公斤,获得2024年潍坊市小麦高产竞赛第一名,实现潍坊市小麦单产历史性新突破。该公司培育的“菲达8号”小麦新品种进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24年第二批农作物审定品种目录,这是公司通过省级审定的第5个小麦新品种。

  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必须延伸粮食产业链,推动粮食产业向纵深发展,潍坊牢牢抓住种子这个全产业链衔接的源头,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粮食产前、产中、产后协同发展,实现粮食全产业链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以创新发展全面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推良技强示范

  突出增粮重点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潍坊市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全力做好农技推广文章,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积极推动新技术、新模式集成应用替代传统种植技术,不断激活粮食单产提升活力。

  强化技术集成。开展技术大集成、大攻关活动,发布粮食主推技术和模式20余项,集成推广小麦种衣剂包衣、精量播种、播前播后双镇压、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等,玉米种子包衣、单粒种肥精准同播、密植精准调控、水肥一体化、一喷多促、适期晚收等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强化推广服务。持续开展“千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重点盯紧整地、播种、田管、防灾减灾等主要环节,创新“订单式”需求和“菜单式”服务供给模式,专家直接入户、技术直接到人、良法直接到田,指导农户落实增产关键技术。今年以来,共发布技术指导意见13期,累计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观摩会、田间课堂500余期,培训农民达5万多人次。

  强化示范带动。依托国家级玉米、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以及玉米规模主体单产提升项目,开展吨粮、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深入落实关键稳产增产技术,集中打造41个高产百亩方、25个千亩攻关田和15个万亩示范片,高密市、昌邑市入选山东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引领区“胶莱河”片区。

  正是科学的管理手段、先进的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的保驾护航,带动粮食生产绿色高效,让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为端牢“中国饭碗”持续赋能。

  配良机提装备

  强化增粮支撑

  良种播下,良法跟上,良机用上。良机是利器,没有良机做工具,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也很难实现。潍坊聚力“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大力推进农机装备水平提升行动,建成全国最大的农机产业基地,打造以潍柴雷沃为龙头的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农机企业发展到657家,农机总动力达到1137万千瓦,为粮食增产蓄满农机动力。

  大力实施农机装备提升行动。以农机购置与作业补贴为抓手,实行优机优补、良机先补、应补尽补,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大型动力机械、联合作业机械、先进植保机械、智慧农机等,加快推进全程全面高质高效“两全两高”农机化,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53%。

  大力实施老旧农机报废更新行动。申请超长期特别国债3200万元,全面落实报废20马力以下拖拉机、报废并新购置相关机具提高补贴标准及省级新增农机器具补贴政策。推进农机报废回收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农机报废回收企业准入和退出要求,全市备案农机报废回收拆解企业12家,实现涉农县市区农机报废回收站点全覆盖。

  大力实施农机智能化提升行动。聚焦智能农机装备应用,推进农机装备从有到好、从好到强的引领,推动全市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智慧农机产值占全国的1/4,潍柴雷沃340马力智能拖拉机填补国内空白,全市精量播种机械、植保无人机、加装北斗导航定位智能终端分别达到32107台、1584台、2007台,小麦、玉米机收损失率分别控制在1%、2%以内,小麦玉米机收实现减损1个百分点,每年减少粮食损失超4万吨。

  重良制增质效

  优化增粮保障

  每一粒粮食都浸透着农民的心血,一方面,粮食是农民生产的,种粮收入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愿不愿意生产粮食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另一方面,粮食是单位低价值产品,需要规模经营才能获得足够的收入。如何让“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粮食高产相得益彰?潍坊市以良制做引导,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惠农政策落实落地,加强粮食生产政策激励,不仅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难题,更是在提升种粮水平,向规模要产量,向品质要效益上蹚出新路径。

  潍坊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农户)”联营联建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田变大田,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富、集体增收。成立镇级为农服务公司、村级农地经营公司160余家,全市粮食50亩以上规模化种植主体达1.1万户、单季规模面积达200.8万亩,全省面积最大,粮食生产规模化率达30%,亩均增产100公斤、节本200元。积极发展订单种植,全市优质特色小麦的预计种植面积269.11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44%。

  潍坊聚焦粮食生产、农资供应、产销对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探索“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服务模式,为农户开展“育、耕、种、管、收、销”全环节农业生产服务,实现服务领域、服务过程全覆盖,着力解决小农户生产农技难推广、农机难应用、产品难销售等制约瓶颈。目前,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6万家,“党建统领、四社共建”示范点140个、示范社区(村)471个,年累计粮食耕种管收服务1922万亩次、服务小农户119.5万户次,为破解“大国小农”难题探寻破解之道。

  潍坊聚力耕种管收全环节,聚焦单产提升关键措施,全方位强化政策扶持,全力稳定粮食生产。今年以来,全市财政直接用于粮食生产的投入达21.16亿元,扎实落实耕地地力保护、高标准农田、产粮大县奖励、农业生产救灾、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粮食作物政策性保险财政补贴等惠农政策,惠及全市种粮农民70余万户、粮田610万亩,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种粮农民收益、粮食价格、主产区利益补偿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潍坊将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大力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全力为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贡献潍坊力量,让“粮安天下”的潍坊答卷越来越精彩。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瑗/文

  图片均为资料图

  通讯员 : 郭忠春 冯建鹏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