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4-12-25 20:14:00
12月2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全市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徐 莹 潍坊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新闻发言人
韩俊清 潍坊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高树东 潍坊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副县级干部
今年以来,市水利局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扎实做好节约用水、水资源统筹保障和水生态保护等工作,全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1.
坚持节水优先,更实举措推动
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一)重点领域用水效率持续提升。
积极发挥节约用水牵头抓总作用,年初召开了全市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组织17个成员单位形成了深度节水控水重点任务清单,建立了定期调度通报和协调议事机制,统筹推动重点领域节水任务落实。
一是农业节水增效扎实推进。完成了嵩山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在安丘、寿光市等6个县市区深化巩固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果,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645。
二是工业节水减排深入开展。推荐潍坊伊利乳业、潍坊恒联特种纸等3家单位申报2024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典型案例,山东寿光巨能特钢、山东恒安纸业等3家单位被评为省级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16%。
三是城镇节水降损成效明显。投资39.7亿元建成海绵示范项目281个,完成了老旧供水管道改造34.9公里,90%以上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地表准Ⅳ类标准,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3.3%,全市累计建成省级节水型单位447家。
(二)节水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是摸清产业底数。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节水产业企业摸底调研,基本掌握了节水产业发展状况,共梳理节水产业企业160余家,2023年营业收入达18.5亿元。
二是遴选重点企业。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向省水利厅遴选推荐了7家节水产业重点企业,全部入选全省首批节水产业重点企业名录,争取政策支持。
三是强化扶持培育。针对规模以上重点节水企业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定期推送“节水贷”融资服务、合同节水管理等相关政策,筹备组建全省首家地市级节约用水协会,以点带面推动节水产业发展。促成了山东海发“节水贷”项目获得中国银行和中国邮储银行批复贷款7亿元,为全省单笔最大、全市首笔“节水贷”融资授信;寿光市西城污水处理厂合同节水项目入选全国39个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
(三)非常规水配置利用能力不断增强。
配合相关部门编制完成了全市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将中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纳入年度全市水资源统一配置,鼓励引导重点行业领域积极使用非常规水资源,我市获批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为全省6个地市之一。强化再生水利用顶层设计,高标准编制了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
2.
坚持科学配置,更高标准提升
水资源保障能力
(一)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
上半年我市发生严重干旱,截至6月30日,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5.94亿立方米,约占往年同期蓄水量的60%,6月份平均降水量为我市自1952年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历史同期第六少。
及时向省水利厅提出紧急申请用水6800万立方米,解决了峡山水库蓄水不足问题,全力保障全市生产、生活用水。通过引牟入白、四河串联等现代水网工程联合调度,发布调水指令12次,向白浪河、南寨、马宋水库水库调水5197万立方米,中心城区供水安全、昌乐县日科化学等重点企业用水需求得到了保障。
向省水利厅、山东黄河河务局汇报争取客水支持,紧急调引黄河水3500万立方米用于应急农业灌溉,有效缓解了寿光市、昌邑市、寒亭区等北部地区的农业旱情。今年以来,全市共引调水1.55亿立方米,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科学保障基本生态用水需求。
强化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严格落实小清河、潍河、弥河等重点河流水资源调度方案和调度计划,多次会同水文部门到相关县市督导调研,加强生态流量泄放管控,实现了潍河、弥河等重点河流枯水年枯水期考核断面全部达标。
根据重点河道生态用水需求,向潍河、白浪河、北胶莱河等重点河道实施生态补水2123万立方米,利用峡山水库战略水源地水质提升工程每天向中心城区河道调引上游诸城、安丘污水处理厂中水约25万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峡山水库水源地水质安全,实现了虞河、涨面河等中心城区河道全年全线有水目标。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生态补水1.3亿立方米,重点河道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三)深化水权交易保障企业发展用水需求。
当前部分县市区取水许可水量已达上限,面临“有水无指标”的局面,我们在挖潜内部现有水量上做文章,探索以市场化方式盘活现存水资源,以水权交易破解全市用水难题。
一是摸清潜在交易底数。组织各县市区对有用水需求和许可水量有富余的单位进行梳理摸底,筛选潜在交易主体90家,初步摸清有较大转让能力的转让方和有新增用水需求的受让方底数。
二是促成交易开展。指导诸城、安丘、寒亭等在中国水权交易所完成水权交易22笔,交易水量654.5万立方米,交易笔数和水量均创近年来最高,有效支撑了22家企业的合理用水需求。
近日,诸城市龙泉自来水公司与枫香直饮水公司完成水权交易水量300万立方米,为潍坊市单笔最大交易水量。山东成群肉类食品公司与诸城市昌城镇道口、孙村社区村民委员会完成了13万立方米的水权交易,为潍坊市首笔跨行业水权交易,为后续跨行业水权交易提供了经验做法。
3.
坚持保护在前,更大力度实现
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依托河湖长制推进河湖生态治理。
市级两位总河长组织召开了全市总河长会议,签发了第10号总河长令,亲自研究推动河湖库“清四乱”等河湖长制重点工作。全市河湖管理范围内9000余处桥梁、拦河坝等建筑物、构筑物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排查整治河湖垃圾问题3400余处。今年,奎文区、临朐沂山风景区全域及墨溪河、洪沟河、马宋河获评全省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全市已累计创建74个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区),创建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二)扎实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
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了《潍坊市母亲河复苏行动白浪河“一河一策”方案》,细化实化了白浪河母亲河复苏行动2024年工作计划,实行项目清单化管理,加强工作调度,推动水资源调度、生态流量监管、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完善、河道整治和水系连通等措施落实,推动了白浪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
(三)持续加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
一方面,持续加强地下水监管。创新建立了常态化的排查整治机制,每月对全市违规取用水问题排查整治情况进行调度,推动问题整改,实现动态清零。实行违法违规后果约束,出台了《潍坊市取用水领域信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为全国首部地市级取用水领域信用监管规范性文件,相关经验做法获水利部在全国宣传推广。
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实施。累计争取中央资金4.65亿元,实施了10个国家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压减超采区地下水量超1亿立方米。根据新一期《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划定报告》初步成果,我市超采区面积较2015年减少1181.25平方公里,减少近50%,地下水超采区水位较2015年超采区划定以来上升9.16米,地下水生态得到持续改善。
山东商报记者:我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成效显著,请问我们都有哪些具体推进措施?
韩俊清答:近年来,潍坊市将地下水管理保护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生态工程和民生实事,以“创一流业绩、打造精品工程”为目标,高标准推动实施了一批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程,全市地下水超采状况明显得到改善。
2015年11月,经省政府批复,省水利厅印发实施了《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我市浅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为2543.17平方公里,涉及寿光市、青州市、昌邑市、潍城区、寒亭区、奎文区,超采量达6000余万立方米。2016年2月,经潍坊市政府批复,我市印发实施《潍坊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综合采取控采限量、节水压减、水源置换、修复补源等措施,全面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整治。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争取中央资金4.65亿元,先后实施了寿光、青州、寒亭等10个国家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共封闭超采区自备井1992眼,压减超采区地下水1.06亿立方米,提前超额完成省政府批复的我市6381.34万立方米的压采任务。根据新一期《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划定报告》初步成果,我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较2015年减小1181.25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区减少818.93平方公里。我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较2015年回升9.16米,达到11.84米,超采区地下水位稳定维持在近10年最好水平,地下水生态得到逐步恢复。
鲁网记者:今年我市印发了《潍坊市取用水领域信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请详细介绍一下这个文件的有关情况?
高树东答:今年以来,我们针对违规取用水行为时有发生、排查监管难度大等问题,积极探索取用水领域信用监管,约束和警示违规取用水问题的发生。在深入调研、充分征求取用水单位和社会公众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率先起草完成了《潍坊市取用水领域信用监管实施办法》,多次向水利部和省水利厅请示汇报,会同律师和市发改委等部门进行了多轮修改完善,于7月15日联合印发了《潍坊市取用水领域信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这是全国首部地市级取用水领域信用监管规范性文件,水利部在全国宣传推广了我市相关的经验做法。
文件包括信用监管范围、监管方式、评价程序、失信惩戒措施、信用修复方式、拓宽监管渠道等六部分内容,办法于2024年9月1日起实施。
文件明确,取用水领域信用监管范围是整个潍坊市内,直接从河流、湖泊、水库、地下取用水资源,依法应办理取水许可的工业、生活、服务业、公共供水等非农业取用水户,将存在未依法依规取水、未实行取水计量、未执行用水计划等四类11种违法违规行为的信用主体纳入取用水领域“失信名单”,在影响周期内实行相应惩戒措施。对于被列入取用水领域“失信名单”的信用主体,如在影响周期内积极纠错,并按要求完成整改的,影响周期结束自动完成信用修复,披露期限届满,不再对外公布。
目前,全市正在对收集到的违法违规信用主体取用水问题线索进行调查核实。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工作流程,通过官方网站、公众号等披露取用水领域“失信名单”,并同步归集至同级公共信用平台予以公布。
中国山东网记者:我们了解到,我市在推动节水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请问,下步我市将有哪些具体推进措施?
韩俊清答:发展节水产业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是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关键举措。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节水产业发展各项工作部署,加快推动节水产业发展,组织开展了全市节水产业企业摸底调研,遴选推荐的7家节水产业重点企业全部入选全省首批节水产业重点企业名录,促成山东海发“节水贷”项目获得中国银行和中国邮储银行批复贷款7亿元,为全省单笔最大、全市首笔“节水贷”融资授信。下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发挥节水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会同相关部门探索制定扶持节水产业发展的有关措施文件,以更加务实管用的工作举措推动节水产业发展。
二是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全省首家地市级节约用水协会,搭建节水技术交流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咨询设计、节水诊断、节水技改等技术服务,促进节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三是强化产业推介。谋划举办一次全市节水产业宣传服务推介活动,提供节水产业交易交流平台,开展“节水贷”、合同节水等相关政策宣讲,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四是打造重点企业。建立常态化的对企联络服务机制,定期开展相关产业链走访服务,帮助解决发展难题,提升产业发展质效,推动再建成一批省级节水产业重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