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潍坊 繁花似锦——2024年潍坊经济社会发展年终观察③

潍坊日报 2024-12-26 14:34:25

  左图:俯瞰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资料图片)。

  右图:潍柴雷沃智能农机走俏市场(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尹莉莉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潍坊将科技创新作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优化资金链、完善人才链,促进“四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争一流、争第一”,潍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更加紧密,跻身2024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榜单,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交出了打造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新答卷。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关键靠创新。我市扎实推进科技事业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活力持续释放,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主动,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我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有的放矢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今年以来,全市研发投入总量达到185.83亿元,居全省第4位,研发投入强度为2.44%,较去年提高0.13个百分点。

  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开展重大项目攻关,争取上级资金支持6.4亿元。发布“揭榜挂帅”项目14个、资金3.45亿元,立项支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2项。

  在12月的潍柴2025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活动现场,潍柴工业园内150多台新产品引发关注,不仅有动力达到320马力、当前市场上最大的4缸机,还有采用刀片电池技术的全系列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电池,参观者忙着用手机拍照,完全忘记了寒冷。

  今年潍柴动力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3.09%柴油机,再次刷新热效率世界纪录,在细分市场研发的关键产品占据行业先机。

  我市3项成果入选“山东好成果”,遴选发布“潍坊好成果”8项。7项成果入围2023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潍柴雷沃“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智能高效低损耗收获作业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农业机械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是该奖项本年度授予的唯一一项一等奖,也是潍柴雷沃继2023年“大马力智能拖拉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一等奖后再获此殊荣。

科创平台质效向“新”向“高”

  强大产业发展的韧性来自于强大的创新驱动力。围绕未来产业的创新培育,我市创新平台建设提质增效,加快推动从“0”到“1”的原始突破。

  室外是万木凋零的寒冬,位于峡山区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和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却是热气腾腾,科研楼和实验室内的幼苗生机勃勃。全球首次成功构建西瓜属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就出自这里。

  目前,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已全面开启基于多组学的西瓜精准分子设计育种4.0,育成西瓜新品种7个,申请植物新品种权7个,这些品种已经在全国25个省、市、区示范推广。

  我市抢抓省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机遇,推动潍柴雷沃、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等8家实验室完成省重点实验室重组。新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院士工作站2家。

  走进获批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山东赛马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各条产线一片繁忙。一台台整装待发的发电设备,将发货区排得满满当当。公司公共事务部负责人表示,当前生产订单已经饱和至明年3月份,每个月生产订单800台左右。

  我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硬核”引领作用,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依托高端创新平台,加快集聚创新资源,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着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市还联合清华启迪研究院启动潍坊科创走廊的规划编制,高标准启动潍坊科技大市场建设,12月底实现业务工作平台、各业务系统及科技金融服务模块正式运行。

  抓好创新能力提升,抓牢机制创新,不仅实现了科创平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强不强”转变,而且让“潍字号”“鲁字号”“国字号”高能级科创平台向“新”、向“高”。

蹚出科技企业和人才双赢之路

  推进科技创新,主体是企业,关键在人才,最终落在一个个具体项目上,潍坊跑出了科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科技人才培育卓有成效的双赢之路。

  我市实施“高企培强”和“科小育优”工程,全年推荐申报高企1015家,连续两年破千。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788家,数量居全省第4位,增幅居全省第2位。推荐282家企业进入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数量居全省第3位。歌尔股份、华特磁电等13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围2024山东民营企业创新100强。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入围省“人才效能提升示范平台”建设。

  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大力引进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团队,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成为更好潍坊的“创新源”,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成为产业创新的“领头羊”,融合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0.82%,居全省第5位,高于全省8.02个百分点。

产学研协同创新纵深推进

  11月19日,围绕全市产业布局的潍坊市概念验证中心在中科创新园成立揭牌,加快了高校院所科研成果、人才团队、成熟产业化项目来潍落地转化的步伐。

  这是加快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潍坊战法。

  经过多年深耕,我市已经摸索出“科创+产业”“龙头+配套”等符合产业发展逻辑且行之有效的打法。一方面,像潍柴、歌尔这样的龙头企业,持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快引进高端产业人才,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全链条提升企业融通创新水平,推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带动全市产业能力实现跃升;另一方面,谋划布局前沿技术,深度布局储能、元宇宙等一批未来产业,在新赛道上驰骋。

  科技成果转化是整个科技创新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今年,我市积极对接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成功举办工信部直属高校走进潍坊暨2024中国·潍坊高端人才技术成果交流会、山东大学潍坊日等高端对接交流活动。

  随着山大潍坊研究院、工信部直属高校先进技术成果潍坊转化基地顺利揭牌运行,潍坊科创拓展了发展新空间,塑造着发展新优势。

  为点燃创新的火花,让科创引擎更加强劲,推进“科创+产业”深度融合,我市搭建“9+3+N”产业链科学技术需求线上征集系统,征集企业技术需求325项,赴北京、哈尔滨、南京、西安、无锡、上海开展“十城百校千企”专场对接活动,促成校企重点合作项目230项,带动产值近20亿元。

科技金融赋能成果转化提升

  资金是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血液”。科技成果转化前端资金缺乏难题如何破解?

  我市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制定《潍坊市科创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推动潍坊市产业技术产研院与市投资集团共同设立潍坊国维科创产业投资基金,与潍坊农创集团共同设立潍坊生物制造创业投资基金。

  拓展与各类金融机构沟通对接渠道,与潍坊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设立齐鲁银行潍坊分行科技金融中心,推动政银企相互赋能、同向发力。今年以来,为科技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贷款390笔、金额15.28亿元。

  在潍坊这片激荡着无限创新活力的热土上,科技金融日益深度融合,让科技金融赋能成果转化水平大提升,开出了奋力助推更好潍坊建设的“科创繁花”。

  血液里有着创新基因的潍坊,以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寻“新”求“质”,锻强科技创新发展“新实力”,全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为建设更好潍坊提供强力科技支撑,科创潍坊,繁花似锦。

责任编辑:刘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