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种地CEO”的农机梦想
潍坊新闻网 2024-12-31 11:18:58
本报讯 (记者 刘蒙亮)大型深耕机“大显身手”、无人机“空袭”庄家病害、大型烘干机“火力全开”……在大足,从育秧开始,到最后的烘干,共10余道程序,均实现了“一条龙”服务。这种“代耕代种代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形成了促农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成为重庆市大足区稳产增收好“丰”景。在大足区龙水镇的梯田里,一位年轻的农机手正驾驶雷沃履带拖穿梭于田间,进行高标准整地作业。
这位充满朝气的95后农机手叫古凇余,是盛隆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一个活力满满的“种地CEO”。他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从小看着父辈们种田,对土地很有感情的。可是父辈年龄越来越大,未来的地谁来种呢?我就想沿着父辈们的足迹,用新农人的方式,助力家乡农业发展。”
“之前梯田种地大多需要人工,现在有了像雷沃履带拖这样的机器,原地掉头、液压自平衡这些功能,都很适合重庆这边的梯田作业,种田确实是越来越轻松。”古凇余说。目前合作社已购置有雷沃拖拉机和机具、收割机、植保机等现代化农机十余台套。
据介绍,该合作社的机手从60后到00后各个年龄段都有,“我们想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像这台有涂鸦的履带拖,也是我们跟年轻人沟通的一种方式,很受年轻人喜欢。”
作业间隙,古凇余和表弟用无人机航拍起了作业现场。“表弟是今年毕业的,学无人机专业,邀请他参与合作社的植保作业,准备借助航拍的优势做做抖音,对合作社也是个宣传。”古凇余介绍。
对于合作社的未来,古凇余除了希望培养一支年轻化的新农人团队,对于助力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也有了清晰的规划,“我制定了一个四步走的计划,第一步就是现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第二步是农机销售,第三步是机修服务,最后想做农机回收再利用。”
古凇余与山城的故事,是新农人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一方提供青春的能量,一方提供广阔的天地。“种地CEO”扎根山城沃野,那些新农人、农业机械化、丰收等名词背后的美好未来,正逐渐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