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培养战斗中渐成长
潍坊晚报 2025-01-10 16:09:27
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旧址。
组织安排张悲侠到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了几个月,他分别在八路军安丘县独立营、中共山东淄博特委军事部、鲁中二分区司令部任秘书,工作出色,还带领战士们学习,提高作战技能。张悲侠带领沂山区武工大队广泛发动群众,分化瓦解敌人。
进入岸堤干校学习 争取进步练就本领
由于张悲侠杀敌勇敢,又有文化,1938年12月,组织上安排他到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
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是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1938年6月成立的。干校下设政治队、民运队、军事队、地方武装队、青年队等,主要开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游击战术、政治工作、民众工作、政治常识等课程。因该校从第二期起驻沂南县岸堤镇,故习惯称“岸堤干校”。
张悲侠参加的这一期学习班,原本计划招收学员400人,结果招收了600多人。他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在校期间一直争取进步,白天学文化,晚上练习瞄准射击,并在腿上绑上沙袋,翻墙越岭,练就了一身杀敌本领。学校条件简陋,只能给学员提供最基本的生活和学习资料。
学校设有墙报组,张悲侠积极发挥他的书法特长,主动承揽下写墙报的任务。墙报内容主要由学员创作,内容结合时势,形式生动活泼,有政论、散文、快板、诗歌、漫画等等。各队还有娱乐组,经常编演各种文艺节目,学唱抗日歌曲。当时,在干校唱革命歌曲蔚然成风,整个校园歌声嘹亮,生机勃勃。
在张悲侠即将毕业前夕,日军飞机经常飞临岸堤上空轮番轰炸。山东分局发来指示,要求干校留下来,以岸堤为中心,就地坚持反“扫荡”。全校干部、学员编为二、四两个大队,进入边学习边反“扫荡”阶段。
一天,张悲侠所在的二大队与日军在河南岸交上了火。此时,日军在对岸向东推进,双方隔河相距不过三四百米。武装小分队瞄准日军打了几个排枪,三四个日军倒下了。对岸的日军大喊大叫,集中轻重机枪和掷弹筒,向河南岸疯狂射击。眨眼间,一片片的高粱被机枪削断,炮弹在学员们身后的高粱地爆炸,把一人多高的高粱和泥土掀起五六米高。敌人的炮火虽然猛烈,但此次进攻不久就撤走了,所幸学员无甚伤亡。
回到部队担任秘书 教授战士作战技能
张悲侠回到部队,于1939年3月被调到八路军安丘县独立营任秘书。安丘县独立营于1938年10月26日在红沙沟镇沈家庄建立,赵季武任营长,张云亮任政委,暂编1个连3个排。独立营曾在1939年2月18日(农历腊月三十),配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打了日军一个漂亮仗。当时驻安丘日军中队长高岛纠集了200多名日伪军,向安丘西南山区扫荡,天黑前窜回安丘城,摆上酒宴,想过个“太平年”。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追击扫荡之敌,见日军逃回老窝,决定夜袭。安丘独立营也赶来配合行动。深夜,部队兵分两路,一路包围了城东门和大墩的东北角,另一路包围了南关大门和大墩的其他三面。部队进入阵地后,据点里的敌人正在猜拳行令。四更时分,群众大都放鞭炮“发纸马”。这时战斗打响,整个县城一片劈劈啪啪声,日军顿时乱作一团。高岛从房里慌忙跑出来,一头跌倒在石崖下边,脑袋碰破,鲜血直流。待他组织起人马反扑时天已快亮了,抗日部队已迅速撤出战斗。这是一次政治攻势,安丘县委独立营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独立营的战士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张悲侠教他们学文化、旗语、射击、识别地图、游击战术,让战士们的战斗本领有了很大提高。
张悲侠在安丘县委独立营只待了短短7个月,当年10月,又被调到中共山东淄博特委军事部任秘书。淄博特委最早成立于1938年10月下旬,所属淄川、博山、益都、临朐、安丘、昌乐等地抗日组织,特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民运部、职工部、军事部、青年部、妇女部。张悲侠到军事部任职后,由于他工作认真、出色,不久后调任鲁中二分区司令部任秘书。当时的秘书处不单是处理公函、电文等,还负有与友军联络统战等工作,而且时有名人过往驻足,如范铭枢、梁漱溟等。1941年春,组织上又安排他到抗日军政大学山东一分校(临沂)学习。开学仪式当天就参加了马牧池战斗。1942年冬天,敌人开始了疯狂的铁壁合围、三光政策,张悲侠一冬都没能穿上棉裤,和同学们爬冰卧雪,战斗于沂蒙山区和滨海区。
带领武工大队 筹武器收情报
张悲侠两年后回到部队,由于战斗需要,1943年8月,沂山专署、沂山军分区和鲁中军区一团联合成立了一支深入敌后的武工队,取名叫“沂山区武工大队”,组织上任命牛福地为大队长,张悲侠为副大队长,主要在汶河一带宣传、发动、武装群众,分化、瓦解、打击敌人,开辟新区、建设新区。不久,牛福地调往别处,张悲侠继任武工队长、敌工站长,带领队伍深入安丘大安山、留山一带,以及境内边缘的临朐、安丘、昌乐汶河两岸,广泛发动武装群众,分化瓦解敌人。
1944年秋,据群众报告,驻守在南良村伪军据点的汉奸团长张瑞林手下有一个斜眼儿连长,每逢附近大集就带着三五个护兵去集上“敲竹杠”。一天,张悲侠带领几个队员早早埋伏在芦苇荡里等候。一直等到中午,才发现从路上来了五六个伪军,歪戴着帽子,肩上扛着步枪,挑着抢来的战利品。等敌人走到跟前时,队员们一跃而出,张悲侠使着双枪,站在一处高岗上大喊一声:“站住,不许动,把枪放下!”伪军一看这阵势,乖乖地把枪放在地上。
沂山区武工大队成立初期,武器缺少,只能向敌人“借”。地处临朐的冶源大集,敌人经常在此活动,因此,“借枪”的机会较多。张悲侠和几名队员佯装赶集,很快在集上遇到了两个伪军,他们迅速围上去,拿枪顶在敌人腰间,厉声说:“别动,动就让你吃饭的家什没了。”两个伪军乖乖举手投降。队员们缴了枪,装进麻袋,很快消失在人群里。
武工队在筹集武器的同时,还积极配合主力部队收集情报。为了从敌人口中了解敌情,上级命令武工队在3天内抓几个伪军的“活舌头”。眼看3天过去,人还没抓到,同志们很焦急。正在这时,群众送来情报,一个伪军司务长在附近村要给养。当张悲侠带人赶到村里时,这人已在当天下午走了,只留下两个电话兵守电话。武工队把电话兵和电话一起带走,让他俩带路。赶到敌人据点时已是深夜,放哨的伪军躲在旮旯里酣睡。就这样不费一枪一弹,20多个伪军当了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