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帆扬逐浪高——潍坊市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潍坊日报 2025-01-17 10:29:27

全面深化改革成绩亮眼

  ◆入选全国首批20个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名单;

  ◆工业数转智改经验入选全国10个典型案例、全省唯一;

  ◆县域盐碱地综合利用经验被中央改革办在全国推广;

  ◆海绵城市建设、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一批国家级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

  ◆创新构建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平台等20余项经验被国家部委推介……
 

  □本报记者 刘杰

  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秉承“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城市精神的潍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指引,全面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安排,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引领发展,以敢为精神推动各项改革全面发力、纵深突破,创出了一批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先进经验,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

  聚力向改革要效益,矢志向改革要动能,同心向改革要未来,改革奋进的潍坊,放大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发力,创造了经济节节拔高、科技引领潮流、民生幸福越来越“暖”的多彩画卷。2024年1至11月,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5项保持正增长,12项增速高于全省平均,10项居全省前6位。

  从改革出发,走过2024,铺陈春华秋实,眼下的潍坊,高质量发展正激情澎湃。

高位推动 纵深攻坚

  2024年前11个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3万户!

  骄人的数字背后,一双“有为之手”在绵绵发力,潍坊坚持向市场化改革发力,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革破冰的关键抓手来推动。

  更好潍坊,更好环境。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于细节处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便利性,以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为牵引,统筹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全市3344个事项实现“零跑腿”,1.1万个事项实现“免证办”,营商环境考核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等次。让现场办公成为常态,推深做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累计解决涉企问题诉求3.4万个、解决率99%以上。

  连接世界,潍坊深刻把握改革与开放的内在互动逻辑,坚持以改革开放增动力添活力,主动融入国家开放战略、服务新发展格局,对外开放优势持续拓展。

  聚焦融入和服务“双循环”格局,依托潍坊国家农综区、潍坊综合保税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培育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创新开展“潍企潍品出海”行动,优化“双招双引”机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2024年1至11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248.1亿元、居全省第3位,签约项目数、立项投资额、内资到位资金均居全省首位,潍坊综合保税区在海关总署绩效考核中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

  不止于此。从投资到外贸再到消费,从一域到城乡再到全市,潍坊处处活力涌动,不同维度呈现城市拔节生长态势,发展日新月异,改革力道加速释放。

  向上,革新,熔铸经济的“含金量”,潍坊扛牢责任,以更高站位引领改革走深走实。

  对标对表把牢方向。去年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研究制定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勇争先的意见,谋划推出356项重要改革举措,逐项明确责任分工、实施主体,绘制任务书、施工图。完善“第一议题”制度,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中央深改委会议精神和省委深改委部署,研究落实意见,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去年共召开改革述职评议会议、市委深改委会议5次。

  系统集成谋深谋实。将2024年确定为“集成改革突破年”,针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和体制机制障碍,谋划实施现代产业、农业农村、对外开放等“八大集成改革突破工程”,确定各领域145项年度改革任务,实施“清单化、项目化”管理。各项任务年度目标全部如期圆满完成。

  以上率下压实责任。市委主要领导带头推进“构建新质生产力培育机制”“市县机构改革”两项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的重点改革任务,带动6个专项小组、39个重点部门以及市县两级261名领导干部牵头推进411项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主心骨作用,以重点突破带动面上改革落地见效。

  向改革要效益,潍坊正以“改”破冰、厚积薄发。

改革有力 发展更强

  榜单之上,潍坊“闪光”。

  “2024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榜”“2024数字经济百强榜”“数实结合企业TOP100榜单”……潍坊以追高逐新的姿态,托举城市向上。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汹涌,为“新”而谋,向“新”而行,追“新”而变,各地竞相拥抱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天上飞的“潍坊想象力”,“出圈”世界的西瓜属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在“无人区”里啃“硬骨头”的内燃机可靠性技术……潍坊的科技创新总能给世界带来“尖叫”。

  创新潍坊,何以能?解锁答案,是“改革”。

  更好潍坊,更强实力。以改革为翼,塑强产业升级新优势、探索城乡融合新模式、构建科教赋能新体系,潍坊“扶摇直上”,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积极构建新质生产力培育机制,创新实施先进制造业突破提升行动,以入选全国首批20个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为契机,健全大规模设备更新激励引导机制,深入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持续深化“链长制”改革,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实现新提升;“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构建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和元宇宙、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现代化产业体系日臻完善。2024年前11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3%、高于全省5.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7.9%、29.3%。

  聚焦拓展创新“三个模式”,系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改革,创新实施产业、城乡、治理、科技、改革、服务“六大融合提升行动”,深入开展“百区示范、百园提升、千企引领、千村共富”工程,首创新型农民权利义务关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小城镇更新”等举措,沃野田畴升腾着无限生机与活力。去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37.3亿元,全省第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15元,增长6.3%;去年前11个月,125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过50万元。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集成推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创新,持续完善平台建设、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关键制度,探索产才融合的精准引才育才模式,普通高中育人质量连续22年全省领先,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2255家,引进海外人才595人、青年人才8.5万人,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扭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潍坊正跨越重重山关,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改革向前 民生更暖

  更好潍坊,更美生活。

  在群众的心里,改革这一宏大的命题落到具体场景中,就是老年人在家门口能够按时吃上一口“热乎饭”,孩子的教育有更多的选择,托幼、入园、入学不用愁,医疗便利、药价合理,不出县城就能看病就医……初心如磐,民生注解,在潍坊全面深化改革的这幅精彩答卷中,“民生”成为尤其触动心坎的点睛之笔。

  以人民为中心,把民生至上作为改革创新的内在逻辑,潍坊发展的指针始终指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深化就业创业机制改革。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机制,在全国率先建成“就业码”综合平台,优化“社区微业”“零工客栈”服务模式,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机制,顺利完成全国首批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全市失业人员再就业4.33万人,新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5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0.61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深化公共服务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基层卫生健康综试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三大国家级试点,深入开展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完善银发经济促进机制,创新探索高效救助模式,县域、市域内就诊率分居全省第1、第2,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县数量居全省第1,城乡低保标准比缩小到1.2:1,民生支出占比继续保持在80%以上。

  ——深化品质提升机制改革。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稳居全省前5。构建城市更新体系,健全城市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机制,创新实施城市体检制度,海绵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达标占比65%、全省第1。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统筹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安全生产、信访等领域改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民生领域,改革命题常出常新。潍坊聚焦“民之所盼”,找准改革的“靶心”,真真切切抓好“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满足“安居乐业”的多样民生、兜牢“安危冷暖”的底线民生,一针一线织就更好潍坊盛景图。

创新“微改革” 机制加持

  前不久,山东恒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获得潍坊银行发放的“质量贷”1000万元,这是潍坊首笔“质量贷”。

  围绕破解企业信贷难题,潍坊积极创新企业融资增信体系,在全省率先推出“质量贷”,将荣获各级政府质量奖、标准创新奖、“好品山东”等奖项或荣誉的企业作为信贷支持对象,分别给予授信额度、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的梯次优惠,授信额度最高可达3亿元,信用贷款最高可达5000万元,推动质量优势与融资活水“双向流动”。截至目前,全市拥有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221家、“好品山东”品牌45个,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4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及提名奖19个。

  这是潍坊创新实施“微改革”的一个缩影。

  改革是发展的最强动力,既需要“大浪潮”,也离不开“小浪花”。为推动改革精准落地、加快释放经济社会活力,潍坊将“微改革”作为一项制度性安排,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创新建立“点题、选题、征题”谋划机制和成果评选、常态长效推进机制,压茬推出优质企业培育、科技小院、一键入学等百余项切口小、落点准、见效快的便民利企“微改革”项目,办成了一批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形成了以“微改革”促进“大突破”、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的生动局面。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权威媒体纷纷关注点赞潍坊“微改革”。

  改革风帆劲,潍坊满目新。改革创新是潍坊的底色,坚持遇到难题不退缩,碰到矛盾不回避,针对群众和企业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创新改革推进机制,凝聚蓬勃奋进力量。

  全链条构建推进体系。制定出台推动改革向纵深挺进的若干措施,优化提升述职评议、典型培育、试点突破、评估间效、宣传推广等12项制度机制,构建起“一把手”带头、改革专员攻坚、专家智库支持、高端媒体宣传矩阵推广的“全链条”改革推进体系。去年完成国家级试点19项,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一批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

  全方位汇聚攻坚合力。系统建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调度推进、市级领导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等八项重点工作机制,深入实施“赢在中层”行动,构建干部精准考评机制,创新开展“大交流”“大展示”“大述职”,制定全省首个激励干部敢为意见,选树“敢为先锋”个人和集体,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在全市形成了争当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的浓厚氛围。

  从问题中找课题,在改革中寻出路,目前已成为全市上下抓工作、促发展的广泛共识。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须快马扬鞭。锚定“走在前、挑大梁”,聚焦高质量发展,潍坊将持续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责任担当扎实做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努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潍坊篇章贡献改革力量。

责任编辑:刘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