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潍坊元素”
潍坊日报 2025-01-22 09:59:04
走在前厚望如山 挑大梁使命在肩
——读懂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潍坊元素”
□本报记者 付凯
1月20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省长周乃翔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省政府工作报告历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干货满满的报告中,总结了去年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绘就了2025年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细读这份报告我们不难发现,涉及科技创新、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诸多方面的“潍坊元素”频频出现,既有“点赞”肯定,也有“点题”支持,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潍坊发展的关心和重视。
在报告的2024年工作回顾中,“科技创新成果丰硕”部分提到,“潍柴柴油机热效率第四次刷新世界纪录”。去年4月20日,由潍柴动力研发的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3.09%柴油机正式发布。这是潍柴动力继2020年9月以来第四次突破极限,标志着中国内燃机行业又一次走上了全球科技巅峰。“加快水动力平台、深地观测等大科学装置预研建设”作为今年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样也有潍坊的身影。报告还提到,“青岛、潍坊进入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改城市试点”,在全国众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背后是潍坊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孜孜探索。
山东是促进南北联动、东西陆海统筹,联通东北亚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近年来,“轨道上的山东”驶入快车道。报告中提到,“雄商、津潍、济滨、济枣、潍宿及青岛连接线等6个高铁项目加快推进,潍烟高铁开通运营”,6个高铁项目中有3个与潍坊有关。去年以来,我市抢抓“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机遇,聚焦短板补链强链,打通堵点互联互通,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起基础设施进一步互联互通的现代交通体系。而在报告的2025年工作重点中再次明确,“加快建设京沪二通道、雄商等6条高铁”,预示着潍坊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京津冀1.5小时、长三角2.5小时通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也将进一步巩固。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潍坊是全省、全国农业的高地,在这里诞生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为全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潍坊样板。记者注意到,潍县萝卜作为新入选的国家农业品牌精品,登上了今年的报告。据了解,截至2024年年底,潍坊全市萝卜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年产量超过20万吨。“小萝卜”长成“大产业”,源于品牌强农战略的深入实施,仅去年就有百余款产品入选省级以上品牌名录,而第三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农业部长论坛在潍坊的成功举办,更是让原本并不起眼的“小萝卜”走向了国际舞台。报告在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时提出,“构建山东富民产业图谱,支持青州花卉等一批‘土特产’延长链条、提升品质”,“支持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潍坊坚定不移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指明了方向。
潍坊教育是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在今年的报告中,这张名片再次绽放出耀眼的光彩。报告中提到,“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0个”,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和潍坊学院名列其中;“我省选手斩获世界技能大赛2个全国首金”,其中一块沉甸甸的金牌,就是由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的孙伟龙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中摘得的。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事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除此之外,报告中还提到“8部作品入选‘五个一工程’奖”,“加快文化体验廊道和千里滨海、鲁风运河、红色沂蒙、黄河入海、长城寻迹、齐鲁天路等旅游公路建设”,也是对潍坊繁荣文艺事业、推动文旅融合等工作的充分认可。
“点赞”,是鼓励,也是肯定;“点题”,是支持,更是责任。新的一年,潍坊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克难前行、敢为争先,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潍坊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