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以科技引领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5-01-22 17:16:31
1月22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走在前 挑大梁 建设更好潍坊”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期),介绍潍坊市以科技引领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赵中国 潍坊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新闻发言人
侯 建 潍坊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潍坊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主任
周 锴 潍坊市科技局二级调研员,潍坊市外专局局长
2024年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成效
关键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
聚焦省“十大创新行动”和全市“9+3+N”重点产业体系,开展重大项目攻关,争取上级资金支持7亿元。潍柴动力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3.09%柴油机再次刷新热效率世界纪录。潍柴雷沃“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智能高效低损耗收获作业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农业机械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市研发投入总量达185.83亿元,同比增长9.87%。
创新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
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评估,在全球首次成功构建西瓜属超级泛基因组图谱;“解析植物光信号转导新机制”成果在国际顶尖期刊《细胞》发表。重组8家省重点实验室、新增8家省级创新平台。潍坊科创走廊启动规划编制。
创新主体培育取得新成效
加快实施“高企培强”和“科小育优”工程,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255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788家,282家企业进入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数量均居全省前列。13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围2024山东民营企业创新100强。20家企业入围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优胜企业,2家企业获全国赛优秀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0.82%,高于全省8.02个百分点。
科技人才引育创造新业绩
3人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19人入选泰山系列人才工程。4名创业团队在第六届“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胜出并纳入泰山产业创业领军人才培育范围,数量全省第1。2家企业入选2024年山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占全省1/6。引进外国专家200人,获批省级以上外国人才项目15个。
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新跨越
抢抓全省科技大市场建设政策机遇,以实现“科创资源一图尽览”“科技业务一网通办”“科技数据一键抓取”为目标,高标准建设潍坊科技大市场。揭牌成立全市首家概念验证中心,在全省首次举办技术经理人大赛,建成启用全国首家海洋化工中试基地。3项成果入选“山东好成果”,技术合同认定登记8015项、成交额351.28亿元。
产学研合作开创新局面
成功举办高端对接活动10余场,推动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5所高校与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山大潍坊研究院、工信部直属高校先进技术成果潍坊转化基地顺利揭牌运行。搭建“9+3+N”产业链科学技术需求线上征集系统,开展“十城百校千企”专场对接活动6场次,促成校企重点合作项目230项,带动产值近20亿元。
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释放新活力
制定《潍坊市科创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推动设立潍坊国维科创产业投资基金、潍坊生物制造创业投资基金。与潍坊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设立齐鲁银行潍坊分行科技金融中心。为科技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贷款390笔、金额15.28亿元;85家企业入围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省级贴息补助资金计划,数量居全省第3位,获得贷款贴息补助资金964.7万元,居全省第2位。7家企业列入省科技股权投资项目,居全省第4位。
科技服务彰显新担当
开展“科技政策进千企”系列活动30余场,为企业招才引智、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全链条服务。全市备案653名科技特派员、34个产业服务团开展技术指导、咨询960余次,服务企业340余家,服务及培训各类人员17000余人次。
科技体制改革塑造新动能
3个改革案例入选市百项“微改革”案例,1个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县域改革案例名单。高标准承办全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发布“揭榜挂帅”项目14个、资金3.45亿元。多措并举推进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全市中小微企业创新券使用数量和兑现金额均居全省第2位。
科技队伍建设展现新风貌
持续完善“讲政治、善学习、勇创新、优服务、守清廉”五型机关建设,锻造“敢为、善战、能赢”的科技工作者队伍。局机关党支部连续获评“五星级党支部”“过硬党支部”,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获评“山东省科技金桥奖先进集体”。
下一步,潍坊市科技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六个更加”“十一个新跃升”部署要求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七个着力”“十项重点工作”,以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聚焦“争一流、争第一”,统筹技术、平台、企业、人才等资源禀赋,实施七大行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为实现经济持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建设更好潍坊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实施研发投入提标行动
深入开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研发人员、研发投入“三清零”行动,指导企业做好研发投入统计,力争2025年全市研发投入总量增长10%以上。
实施创新平台提效行动
健全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体制机制,做好验收工作准备。强化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建设,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水动力平台大科学装置建设项目落地,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工作。做好对上争取工作,年内争创省级科技创新平台6家以上。
实施创新主体培育提质行动
大力实施“高企培强”和“科小育优”工程,强化部门协同和指导服务,建强全生命科技企业孵化育成链条,全力做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提升工作,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稳定在60%左右。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行动
聚焦省“十个创新行动计划”、全市“9+3+N”产业体系,有序推进科技计划项目“揭榜挂帅”,扎实推进“氢进万家”“大型智能农机”等重大科技示范工程,突破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力争50个项目进入国家、省计划盘子。
实施产学研合作交流深化行动
以中科院、知名重点院校为对接重点,用好“十城百校千企”“名校合作直通车”等媒介,全年举办各类对接活动10次以上。
实施成果转移转化加速行动
加快潍坊科技大市场线上线下建设,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潍坊市概念验证中心作用,探索实现“成果筛选-验证-孵化-中试-产业化”成果转化路径。高水平建设工信部直属高校先进技术成果潍坊转化基地。完成科创集聚区建设整体规划编制,集聚资源力量,提升中心城区科创首位度。
实施科技金融融合发展行动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发挥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和科技创新再贷款等政策效用,在运作好已成立的两支基金的基础上,适时组建新的科创基金。完善“潍科贷”“潍科担”“潍科保”等科技金融产品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刚才局长在介绍工作时谈到,要加快建设潍坊科技大市场,那么请详细介绍一下潍坊科技大市场情况?
赵中国答:建设潍坊科技大市场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构建全覆盖创新服务体系、打造全过程科技成果转化生态链的基础性和牵引性工程,目的是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和完善服务手段,打造一个集创新资源聚合、服务功能全面为一体的高效科技创新平台,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为更好潍坊建设加力赋能。
潍坊科技大市场作为山东科技大市场体系的重要节点,以培育一体化技术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目标,按照线上线下相结合、专业化运营的原则,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线上平台联通省科技大市场平台,整合区域创新要素资源,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打造“一站式科创服务平台”、“一站式科技政务平台”和“一站式科创决策平台”三大子平台;线下市场集成果展示、项目路演、供需对接、科创赋能、项目孵化、平台搭建、主体培育、科技金融、人才引育和综合服务等十大功能于一体,健全科技成果“筛选-验证-中试-孵化-产业化”服务体系,构筑科技服务新高地。目前,线上总平台和三个子平台页面和基础功能开发已全部完成,科技服务平台的功能模块和管理平台的业务系统已完成功能架构设计和数据集成;线下实体市场选址市农综区,施工已经接近尾声,并与100多家高校院所,50多家基金、评估、服务机构达成入驻意向;计划3月底线上线下同步试运行。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产学研合作作为构建科技和产业之间互融互通的桥梁纽带,在集聚优质创新资源、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请介绍一下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下步有哪些重点工作?
侯建答:2025年,产学研合作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重点,深入链接国内重点院所高校,做实做细产学研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一是征集整理“9+3+N”产业链企业技术需求。聚焦“9+3+N”产业链重点企业,通过深入开展企业走访调研、充分利用“线上征集系统”,常态化开展企业需求征集,及时做好企业技术需求梳理汇总并汇编成册。做好企业技术需求精准推送,重点推动与相关领域高校院所专家团队、技术成果精准匹配。二是分产业链组织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精准对接。结合我市产业特点,统筹考虑国内重点高校院所学科、人才、科研等优势,结合我市产业基础以及“9+3+N”重点产业链发展方向和企业需求,每个产业链确定3-5所高校、院所作为点对点联系单位,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联系,互相熟悉。按照“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产业链专题现场对接活动。三是进一步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产学研合作工作按照“企业出题、政府牵线、高校院所答题、落地转化”的思路,无论是征集需求、联系对接高校还是开展交流合作,我们都是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资源向企业倾斜,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潍坊日报记者:科技创新平台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介绍一下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下步有哪些重点工作?
周锴答:下一步,科技创新平台工作的基本思路:做到三个面向,完善三层体系,提升五种能力,不断增强各类创新平台产业“契合度”和“显示度”,为全市重点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概括来讲:一是面向未来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制高点,布局建设国家大科学装置、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数控机床方向省重点实验室、新一代信息技术方向省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光电芯片方向省创新创业共同体等战略科技创新平台。二是面向高校、大院大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校地、院地协同创新平台。三是面向“9+3+N”产业链,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同时,通过全过程绩效考核管理,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资源要素集聚、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行业产业带动和协同融合创新五种能力,并实行动态调整、实现优胜劣汰,打造标杆型创新平台。具体到2025年,要重点做好六项工作:一是国家大科学装置争取立项并启动建设。二是潍柴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中期验收评估和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期满考核。三是省重点实验室第三批重组。四是山东大学潍坊研究院建设。五是各类创新平台尤其是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的绩效管理,争取更多优秀平台获得竞争性项目支持。六是推动各类创新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入网共享,提升大仪共享和创新卷政策对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