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5-02-13 17:33:51
2月13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走在前 挑大梁 建设更好潍坊”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期),介绍潍坊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刘 煜 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新闻发言人
李秀丽 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许宝国 潍坊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
展世祥 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潍坊市畜牧业发展中心主任
王建书 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2024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紧紧围绕全市“一七五一”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拓展创新“三个模式”为引领,以实施“双百双千”工程为抓手,围绕“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持续加力,推动“三农”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01“三个模式”持续拓展创新
深入开展产业全链条、城乡全方位、治理全领域、科技全体系、改革全要素、服务全周期“六大融合提升行动”,探索实践“农业产业化-乡村振兴融合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三个模式”创新路径,将“三个模式”拓展创新推向新水平。
02农业经济运行进位争先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358.7亿元、全省第一,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701亿元、占全市GDP的8.5%。“现代农业全省第一”的城市名片和金字招牌实至名归。
03稳产保供基础更加牢固
全市粮食总产量迈上90亿斤台阶,达到90.34亿斤,连续四年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蔬菜总产量首次突破1400万吨、达到1418万吨,肉蛋奶总产量首次突破200万吨、达到209万吨,均稳居全省第1,为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作出了“潍坊贡献”。
04现代农业质效不断提升
蔬菜、畜禽、花卉、农机等4个千亿级和朗德鹅、生姜、果品、种业、奶牛等10个百亿级全产业链加快壮大。桃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总数达到3个,全省第1。3家企业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省第1。我市入选全国第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全国仅4个地市入选。29家农业龙头企业、1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选“全国500强”,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地市第1位。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63.75亿元,连续六年超百亿。在全省率先发力净菜产业,净菜企业发展到96家。预制菜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数量全省第1,入列“全国智造预制菜·新锐城市50强”榜单第2位。
05和美乡村建设提颜增质
建成省级和美乡村384个、市级2000个,100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片片不一样,片片有一样”,推动乡村加快由“一村美”向“村村美”拓展,“一域兴”向“全域兴”延伸。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达232.9亿元,实现股金分红26.6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21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4:1,大幅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相促相融、相得益彰,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2025年潍坊市农业农村局
重点抓紧抓牢八项重点工作
↓↓↓
聚力产能提升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确保全年粮食面积和总产分别稳定在1030万亩和90亿斤以上。全年蔬菜、肉蛋奶、园林水果产量分别稳定在1400万吨、200万吨、110万吨以上。
聚力融合增效
全链条促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
着力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培强壮大6家产业链链主企业和一批配套骨干企业,推动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迈上3000亿元台阶。特色化培育预制菜、净菜产业,重点培育净菜企业100家,打造预制菜过亿单品10个以上。新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中国农耕农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0个以上。
聚力科技赋能
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
扎实推进产学研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强化种业创新,集聚优势资源,育成农作物新品种20个以上。推动数字赋能,着力培育建设50个智慧农业样板基地和20个数字乡村样板点。抓好农机推广,加快研发和应用高性能、智慧化农机装备。
聚力深化改革
全环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持续深化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动农村产权进场交易,全面提升“三资”管理质效。
聚力片区引领
全覆盖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坚持片区化推进、组团式发展,全面提升100个示范片区建设水平,打造具有潍坊特色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共同体。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收官战”,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聚力开放发展
高水平推动农业对外合作
重点围绕农产品出口优势领域,打造一批链条完整、结构合理、聚集度高、竞争力强的出口产业集群和农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持续巩固和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聚力有效衔接
多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强化重点人群监测预警,用好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扶贫项目建设等渠道,不断提升帮扶对象“造血能力”。
聚力绿色转型
坚决守牢农业安全生态发展底线
守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业领域安全生产等“一排底线”,切实维护和谐稳定的农业农村发展环境。
齐鲁晚报记者:2024年,潍坊农业经济指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请问,今年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升级有哪些具体措施?
李秀丽答: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8.7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701亿元,均居全省首位,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压舱石”“稳定器”的重要作用,“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金字招牌实至名归。今年,我们将继续实施“农业全链条融合提升行动”,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持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是加力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深入实施“育峰培雁”行动,梯次培育链主型、骨干型、潜力型企业,新培育链主企业6家以上,持续壮大营收10亿元左右的骨干企业50家,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家,力争年内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抓好产业集群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产业融合项目,深入推进肉鸡、桃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二是加力壮大预制菜净菜产业。按照“突出特色、优化布局、集群发展”的思路,围绕畜禽、水产、果蔬菌“三大领域”,壮大5个预制菜产业园区,打造鹅肥肝、鱼子酱、虎头鸡等特色预制菜品牌和销售额过亿元单品各10个以上。深入开展“我帮企业找订单”“我为企业组主场”活动,助力预制菜、净菜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重点开拓北京、上海、成渝高端市场,帮助企业“出圈出海”。三是加力拓展农业新兴业态。积极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美乡村等融入文旅产业,打造休闲农业旅游线路15条以上,让美丽经济焕新升级。充分用好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新平台,促进农产品上行,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围绕“一域一特色”,做大绿茶、牛蒡、玫瑰、肉苁蓉等“小、特、优”产业,培育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农产品。四是加力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深入实施新“三品一标”(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积极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中国农耕农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0个以上。加大品牌培育、宣传力度,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7个、产品品牌30个,有效提升“潍坊农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中国山东网记者: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潍坊作为农业大市、粮食生产大市,在保障粮食生产方面有何部署?
许宝国答: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5年,我市将按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坚定不移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全年粮食面积、总产分别稳定在1030万亩和90亿斤以上,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贡献更多潍坊力量。重点抓好四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切实稳定播种面积。面积是产量的基础。全面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把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包括播种面积和产量,层层分解,逐级压实到县市区、到镇村、到田块,千方百计挖潜扩面,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上年水平,力争有新的增加。同时,巩固好来之不易的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的扩种成果,努力实现高位再增长。二是狠抓单产水平提升。持续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全面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分区域、分作物抓好耕种管收全过程、地种肥药全要素的增产潜力,通过综合施策、集成推广,辐射带动全市粮油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同时,依托高密、诸城、昌乐3县市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诸城、寿光、昌邑3市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以及20多万亩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的实施,不断提高单产提升关键技术覆盖面和到位率。当前,主要是抓好全市590万亩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工作,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因地因苗施策,科学落实小麦抗寒防冻、促弱控旺、浇水补墒、病虫防控等关键技术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夯实夏粮稳产丰产基础。三是努力提高种粮收益。只有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我们将统筹利用好中央和省市粮油生产政策资金,积极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产粮大县奖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全面推行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及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有效稳定农民种粮预期。四是积极做好防灾减灾。不断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的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储备一批“平急两用”的救灾农机具,筛选推广耐高温干旱、耐渍涝、抗病虫的粮食优良品种。同时,持续开展“千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推动小麦“一喷三防”、秋粮“一喷多促”等技术措施常态化、全覆盖实施,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将因灾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不断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作为全国知名的畜牧大市和畜产品加工出口大市,能否介绍一下今年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打算?
展世祥答:近年来,我市坚定扛牢畜牧大市责任,持续推进畜牧强市建设,2024年实现牧业产值342.9亿元、肉蛋奶产量209万吨,产值、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省首位。下步,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力推进。一是夯实发展基础,深化绿色低碳发展。制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5-2027年)》,着力稳生猪、提家禽、兴奶业,促特色,推进传统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夯实全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强农牧统筹,促进农牧循环,深化粪肥还田长效机制,大力推广“三物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年底前新增市级以上种养结合样板基地10个、美丽牧场50家、生态智慧牧场70家。抓好寒亭、青州2个新获储备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力争在省内率先实现整市资源化利用全覆盖,走在全省前列。二是深化减抗行动,力争走在全国前列。联合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申报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主推技术,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整市推进行动,年底前全市符合条件的规模化养殖场全员参与减抗行动,全面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提升畜禽健康养殖水平,力争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三是出台地方标准,规范提升屠宰质量。积极推动《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年底前确保30家生猪屠宰企业全面达到规范标准。参照生猪屠宰GMP标准,依托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在省内率先制定家禽屠宰质量管理规范的地方标准,引导鼓励企业积极改造提升,年底前确保至少30家企业达到地方标准,推动家禽屠宰行业规范发展,力争走在全省前列。四是发展精深加工,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抓好总投资79.28亿元的40个大项目建设,延链补链,全面提升生猪、家禽等全产业链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水平。发挥屠宰企业“链核”带动作用,通过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效益;创新推广营销模式,利用场景消费、节日营销、展会展销等方式,线上线下同向发力,年底前,打造全市区域性畜产品公用品牌5个、企业品牌10个、产品品牌10个,增强潍坊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叫响潍坊畜产品品牌。
潍坊日报记者: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请问,今年重点工作有哪些?
王建书答:今年是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们将严格执行过渡期要求,进一步夯实责任,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作为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抓紧抓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一是优化防返贫动态监测方式。丰富农户自主申报渠道,强化部门筛查预警,优化基层干部排查方式,推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由主要依靠基层干部入户排查,向更多依靠农户自主申报转变,紧盯因病因灾等重点返贫致贫风险,强化重点人群监测预警,不断提高监测时效,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及时落实措施、消除风险,为长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提升帮扶对象精准帮扶效能。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从提高帮扶对象收入、落实相关政策、提升内生动力、给予关心关爱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因地制宜完善帮扶举措,精准提高帮扶效能。更加注重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帮助拓宽就业渠道,鼓励更多有就业意愿的帮扶对象能够上岗就业。三是积极推进各项帮扶政策落实。加强行业部门之间沟通衔接,定期共享帮扶对象数据,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帮扶责任人摸排等方式,确保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兜底保障、残疾人、公益岗位安置、雨露计划、省外务工补贴等各项帮扶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四是扎实做好帮扶项目建设与资产管理。做好2025年帮扶项目规划、储备、建设,规范推进实施,提高建设质量和运营收益水平。强化项目监督管理,对项目建设进度、实施程序规范性、收益收取使用等开展重点督导,促进帮扶资产稳定良性运行、持续发挥作用。管好用好项目收益,规范分配使用,拓宽脱贫群众增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