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治礼 科第联翩
潍坊晚报 2025-02-17 10:28:06
《弘治三年进士登科录》记载的李昆。
《成化五年进士登科录》记载的李介。
《高密李氏族谱》记载的举人李简、李范。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以五经取士,当时的科甲望族皆有世传的治经家法,如刘统勋、刘墉家族数代以治《易经》为家学。而以父子都宪司马李介、李昆为代表的高密老墓田李氏,明代以来以治《礼记》名世,后世以习《礼记》登科第者亦不在少数。
举人李杰出身军籍
子孙习《礼记》为家学
李杰,字文英,别号松菴,明代高密西隅人,军籍。出身于宋元以来高密世家,元代有任西台御史者,五世祖李仁贵任侍卫亲军百户。其父李逊,字允谦,永乐间以才行荐辟,官至山西行都司经历。李杰少孤家贫,然天赋警敏,弱冠中秀才,博究群籍,尤精《戴氏礼》。后来其子孙以习《礼记》为家学,登科及第者不绝。景泰元年(1450)庚午科顺天乡试,李杰以监生中第162名举人。
景泰二年(1451)会试,李杰中副榜,授睢州学正。在任“创规制,严条约,晨起升堂讲课不辍”,其门生多有中举人、进士者。以政绩卓著,升镇海太仓卫教授。离任之日,其门生“饯者垂泣满道”,步送数百里外,清代入祀睢州名宦祠。《高密李氏家谱》称颂说:“门人登科第、通朝籍者,后先相望,人谓苏湖之盛无以过之。”
李杰有七子,后裔繁盛。长子李廉,七品散官;三子李介,中进士;五子李范、六子李简皆中举人。
李介李昆皆为进士
为官期间直言敢谏
李介(1445—1498),字守贞,后改字守正,号贞菴,举人李杰第三子。成化元年(1465)以高密县学增广生、习《礼记》中山东乡试第8名举人。李介中举后,曾在家乡立亚魁坊。成化五年(1469)己丑科会试中第46名贡士,殿试中二甲第61名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明代高密人以进士入选翰林者,惟李介一人而已。
此后,李介历任四川道、河南道监察御史,奉命巡视两浙盐课。任御史时,遇事敢言,两次被罚廷杖。任满后,擢大理右寺丞,进大理寺右少卿。弘治元年(1488)奉命致祭泰山、沂山、东海,升左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弘治七年(1494)升兵部右侍郎,迁左侍郎。弘治十年(1497)以兵部左侍郎兼左佥都御史经略宣大。《国朝列卿纪》载:“悉心边务,徧历营堡,勾稽匿役,募丁壮训以待用。请修大同废墙为抵御侮计,所上议前后不绝。”弘治十一年(1498)正月初二日卒于宣府,弘治皇帝遣官谕祭,赠兵部尚书。大学士李东阳为撰墓志铭,刘健为撰神道碑铭,毛纪为撰行状。
李介出身翰林,工诗善书,“尤喜读宋韩范及岳武穆传”“为文章雅健有法”。《明孝宗实录》称赞他:“严密简静,识达政务,一时声望亦重。”
李介之子李昆(1471—1532),字承裕,号东冈。弘治二年(1489)以高密县学增广生、治《礼记》中式山东乡试第58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庚戌科会试中132名贡士,殿试中二甲第7名进士,是明代高密籍进士殿试名次最高者。
李昆初授刑部广西司主事,历任礼部仪制司、兵部武库司主事。明孝宗将建延寿塔于朝阳门外,李昆上疏请罢以其资抚恤贫民。正德初年,奸佞当道,李昆疏请黜邪枉、进忠直、杜宦戚请乞、节中外侈费,皆不被采纳。升兵部武选司员外郎、郎中。正德三年(1508)因不逢迎得罪宦官刘瑾,贬任解州知州。光绪《解州志》为其立传说:“公廉礼下,政平讼理,盗息民安,尤长于诗。”
正德四年(1509)升陕西按察司佥事,分巡关南道兼管兵备。后奉敕督理陕西学政,迁陕西按察司副使,升湖广按察使、湖广右布政使,转陕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甘肃,与总督彭泽经略哈密。史载,李昆“雅知兵略,于武侯八阵图尤得其旨”,其在甘肃,屡受朝廷奖赐。正德十三年(1518),兵部尚书王琼劾彭泽处置失宜,牵连李昆,罢彭泽为民,逮李昆至京下狱治罪。法司言李昆设谋遏强寇,功不可掩,王琼不从,谪浙江巡海副使。
明世宗登基,李昆得以复官,以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召为兵部右侍郎,转兵部左侍郎。大同驻军发生骚乱,杀巡抚张文锦,李昆奉命前往招抚。嘉靖四年(1525)乞休。《本朝分省人物考》称赞他:“才气超迈,每以直道忤时,左迁者三。操存端重,言动不苟,有文风。”
李昆工诗文,诗尤工于五言,“得意处有唐人风致”,著有《东冈小稿》传世。李昆善书,今甘肃成县杜甫草堂有正德八年(1513)李昆题写的《谒少陵祠》石刻。
李昆对科名甚为看重,曾收藏与家族相关的《景泰元年庚午科顺天乡试录》《成化五年己丑科会试录》《成化十九年癸卯科山东乡试录》《弘治三年庚戌科会试录》《弘治三年庚戌科进士登科录》,名《李氏世科录五种》,上钤有“东冈草堂”“父子都宪司马”“东冈”“东冈子”“御史中丞”“弘治三年进士”“古司马氏”等印。
李范李简年少父卒
母兄勉励督教课业
李介胞弟李简、李范皆中举人,其父卒时,李简、李范尚年少,其母黎氏担心家声中坠,“虽抚之慈甚,而为教孔严,每夕从外傅归,必购灯督其讲诵。”兄弟由是感奋苦读。李家父子兄弟叔侄之间在学问上往往相师友,李简曾随三兄李介求学,时人称赞李介“侍诸弟教爱兼至,论者谓师授有贤父兄”。后来李简亦曾辅导教育侄子李昆,李昆曾回忆说:“昆之知学有成,叔父提携教训之力居多。”
成化十九年(1483),李简以县学增广生、习《礼记》中式癸卯科山东乡试第4名举人,即经魁,其兄李范中第63名。李简七举进士皆不中,于弘治十八年(1505)授寿州知州。时值寿州大旱,李简“素衣草履”为民祷雨,“甘霖立应”,寿州文士绘图歌咏传颂。寿州当时科第不盛,李简暇日亲为诸生讲授,在其教诲下,寿州接连有两人中举。嘉靖《寿州志》为其立传说:“性沉雅,临政平易,民亦归之。”正德七年(1512)改任陕西乾州知州,为官清廉,状元康海颂扬他有汉代廉吏杨震遗风。后擢凤翔府同知,清代入祀高密乡贤祠。
而李范以举人授太平府推官,在任“贤名籍甚”“有冰蘖声”。御史刘淮举荐,迁顺德府通判。后补授太原府通判,总督雁门三关十二营堡粮储,“而名益重”,上官屡奖其贤,以戆直得罪上司告归。
李介家族自李杰以治礼经,后世衍为家学。至清代,其后裔李岱生、李元直、李元正、李师中等皆以治《礼经》中进士。李范曾孙、乡试副榜李颙(yóng)若曾辑有《高密李氏世科录》,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刊刻。入清以后,进士李元直、李元正、李高等都曾续补《高密李氏世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