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繁盛 经久不衰
潍坊晚报 2025-02-17 10:29:42
《嘉靖癸丑科进士同年便览录》记载的管嘉福。
《易经》是古代儒家学子必修的经典之一。自东汉高密人郑玄注释《周易》,易学传承在高密源远流长。明代高密诸多书香世家,如管氏、昝氏、李氏等俱以《易经》为家学,清代尤盛,顺治、康熙间高密共中文进士33人,习《易经》者竟达20位,占60.6%。
管氏兄弟治《易经》中进士
《高密县志》记载皆有文名
管氏家族是明代高密书香门第,嘉靖年间,管嘉祯、管嘉福兄弟俱以治《易经》中进士。
管嘉祯,字吉甫,号鹤渠,明代高密北隅人,匠籍。管嘉祯父管九云,以岁贡历任冀州、开州学正,生八子,管嘉祯为长。嘉靖元年(1522),管嘉祯以县学生、治《易经》,中壬午科山东乡试第24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癸未科会试,中第306名贡士,殿试中三甲第192名进士。
嘉靖三年(1524),年仅20余岁的管嘉祯出任直隶广宗(今属河北)知县,年龄虽少,然颇多政绩。万历《广宗县志》记载,管嘉祯在广宗任上,“务大体,恤民隐,即老成人弗过也;性豪爽,遇事毅然任之,不顾忌”。
嘉靖四年(1525),管嘉祯调任无锡县知县。万历《常州府志·名宦传》载,管嘉祯在无锡任上,“有俊才”。今天的无锡,仍存管嘉祯所立无锡县里社碑,碑文云:“大明嘉靖五年二月,无锡县知县管嘉祯立石。”后调入京,任吏部稽勋司主事。康熙《高密县志》云:“由进士任无锡尹,多卓异政,寻授吏部主事。夙性雅饬,毫不涉私,尤有文名,惜未竟其用。”光绪《高密县志》称其:“廉明谨饬,无敢干以私者。”
管嘉祯胞弟管嘉福,字正甫,号砺山。嘉靖十九年(1540)以高密县学生、治《易经》,中庚子科山东乡试第39名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癸丑科会试,以国子生中第192名贡士,出《易》四房,殿试中三甲第121名进士,观政吏部。管嘉福中进士后,与其胞兄管嘉祯一样,曾在高密城立进士坊,具体坐落不详。
嘉靖三十二年(1553),管嘉福任六合知县,甚有政绩,光绪《六合县志》载,在任重修冶浦桥,嘉靖三十四年(1555)增置学宫官书。嘉靖三十八年(1559)起复河南鄢陵知县,后升工部主事。嘉靖四十一年(1562)出任浙江台州府同知。康熙《高密县志》记载他:“有文名,居家淡薄,嗜学劬读,尤善书法。”
李邦魁从表兄授书易学
未到陕西屡遭亲丧而卒
李邦魁(1514—1558),字士元,号西潍,明代高密城子社人,军籍。出身于累世书香之家,其曾祖李霖,以岁贡出任直隶唐县县丞。祖父李寔(shí),以岁贡出任训导。父李钟灵,儒官。但李邦魁生平坎坷,自婴儿时,就养于外祖高密管氏家,进士管嘉祯、管嘉福即其舅家表兄。李邦魁自幼“羸弱多疴”,亲人为之哺乳,为之延医,表兄管嘉福为之授书。嘉靖二十二年(1543),李邦魁以高密县学生、治《易经》中癸卯科山东乡试第55名举人,同榜中丘橓中亚元,二人私交甚笃。嘉靖三十二年(1553)癸丑科会试中第298名贡士,出自《易经》第二房。殿试中三甲第187名进士,其表兄管嘉福亦中同榜进士。
李邦魁中进士后观政都察院。嘉靖三十四年(1555),出任唐山知县。嘉靖三十五年(1556)春入京朝觐,适关陕发生地震,以才优奉命改任陕西,在准备赴任时遭父丧。还乡后,屡遭亲丧,先是继母张氏去世,继而一子一女离世,妻子又卒,李邦魁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冬亦卒。好友丘橓作《哭李西潍文》,哭之甚悲。丘橓曾称誉他说:“腹无鳞甲,身无雅岸,交不苛择,行不过激,倜傥毫逸,雅歌善饮,盖素有疏旷之名。”李邦魁为官清廉,其卒时,“书帙冠裳之外,帛十余疋,钱四五缗,白金不满二两,仍萧然一前日之书生”。时人“相叹异,有泣下者”。
昝诚和阎芹为民籍
皆习《易经》中进士
昝诚,字笃学,明代高密北隅人,民籍。“幼好学,事母尽孝”。初为高密县学生,治《易经》,成化元年(1465)中乙酉科山东乡试第73名举人。于成化五年(1469)己丑科会试中第213名贡士,殿试中二甲第71名进士。
昝诚中进士后授兵部武选司主事,后升兵部车驾司员外郎、职方司郎中。史载,昝诚“天性警敏,好学不倦,入官仍手不释卷”。其居官,“事无巨细,必尽心力”,兵部尚书余子俊甚为器重,曾上奏二十余事,多被朝廷采纳。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乾隆《莱州府志》等皆为其立传。
阎芹,字时献,号靖轩,明代高密道乡村人,民籍。嘉靖四十年(1561),以高密县学生、治《易经》,中辛酉科山东乡试第46名举人。万历二年(1574),会试中第159名贡士,殿试中三甲第169名进士。
阎芹中进士后授行人司行人,升南京户部清吏司主事,出任杭州北新关监督,累升刑部贵州司郎中。万历十九年(1591)外任湖广按察司副使,升任湖广布政司参政兼按察司佥事、分巡荆西兵备道。高密旧志称:“由进士累官湖广布政司参政,谨恪有清操。归里不谋厚产,曰:令子孙力耕自给足矣,无多贻骄淫资也。”
景芝李氏易学传家
明清时期13人中举
明清时期,分隶高密、安丘、诸城的景芝镇颇多科甲望族,其中隶属高密的以李、郝、杨三家为著。景芝李氏自万历年间李懋桂中举,其家族以治《易经》为家学,明清共有13人中举人。
李懋桂,字秋芳,一字月株,明代高密景芝(今属安丘)人。万历七年(1579),以高密县学增广生,治《易经》中己卯科山东乡试第24名举人。后出任直隶永清(今属河北)知县,升保安州知州、南直隶淮安府海防同知。
李懋桂去官回乡后,屏居乡里,时任高密知县相邀,谢绝不往。工草书,能文章,高密旧志载其撰《修学记》。李懋桂有四子,皆有成。其次子李衍赏、孙李裀(yīn),后裔李长疄、李敬凭、李晋思皆中举人。
李衍赏,字肖株,万历三十四年(1606)丙午科山东乡试,以习《易经》中第71名举人。但好景不长,其乡试试卷却横遭挑剔。《万历起居注》载,礼科都给事中邵庶弹劾李衍赏试卷文气短促,《易经》末篇有遗落不讲处,主考官及房考官检阅不精,应加以罚治。同年十一月奉旨,山东主考官彭道古、张汝霖,房考官丁遂各被罚俸三个月,李衍赏则被罚停会试三科。
李衍赏博学能文,乾隆《高密县志》文苑传为其立传。侍读学士单若鲁称其“吐纳风流,边腹便便,五经之笥”。其居乡教授家塾,其侄李裀自幼随其受读,于崇祯九年(1636)丙子科中举人,清顺治间以会试副榜官兵科右给事中,以直言敢谏闻名,《清史稿》有传。李衍赏家族名重乡里,高密旧时有一座四世恩荣坊,即为李正儒、李懋桂、李衍赏、李裀而立。
李衍赏族兄弟李振声,字韵士,号榕菴,崇祯三年(1630)以太学生、治《易经》中庚午科顺天乡试第61名举人,出任滋阳教谕、濮州学正,后任国子监助教、刑部司务、工部虞衡司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