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剑 | 别让盗版暗流成影视业“毒瘤”
潍坊晚报 2025-02-19 09:45:27
别让盗版暗流成影视业“毒瘤”
□本报评论员 赵春晖
据《法治日报》,《哪吒之魔童闹海》爆火,然而盛名之下暗流涌动——盗版资源与侵权周边蔓延。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一些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明目张胆地售卖“枪版”链接,标价低至0.9元;社交平台上,“免费资源”通过私信、群聊隐蔽扩散……
每逢电影的重要档期,正规院线之外,隐蔽角落和黑灰产业链上的“侵权院线”都在暗流涌动。通常情况下,上线热映的每一部院线电影,几乎很难逃脱被盗版、被侵权的命运。在网络上免费或花费几元钱能看到盗版电影,许多观众就会因此不再走进电影院,这样的“拿来主义”不仅会损害原创者利益,也不利于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
眼下,影视盗版产业已经形成从上游盗录片源到下游分发销售,再到违法生产周边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无论贩卖盗版电影与传播“枪版”电影,还是生产未经授权的周边产品,都明显逾越了法律红线,不仅严重损害版权保护成果,挤压正版影视剧市场空间,挫伤创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破坏影视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削弱公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盗版产业链的形成与泛滥非“一日之寒”,背后既有利益的驱动,也与其违法行为具有高度隐蔽性、分散性有关。盗版资源传播渠道复杂且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让监管很难及时有效覆盖。斩断盗版产业链,保护版权方创作成果,是推动影视产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司法解释,强化执法联动,依法加大对盗版产业链的执法力度,对盗版和侵权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抬高盗版与侵权行为的违法成本。同时,加强技术手段的研发和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追踪盗版源头,提高全链条的打击效率。一旦发现侵权行为,立即发出警示,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斩断传播链,并及时与执法部门联动,依法对侵权行为进行处理。
此外,还应该提高公众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教育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盗版的危害性和法律责任,引导公众支持正创,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打击盗版、侵权,主动提供线索和证据,共同维护知识产权和社会公正,把“支持正版,抵制侵权盗版”的共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对盗版侵权人人喊打的氛围,彻底铲除盗版产业链的生存土壤。
只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压缩盗版影视的生存空间,才能激励原创者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作品,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给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