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寻夫坚守革命信念

潍坊晚报 2025-02-21 14:45:48

  侯志与丈夫武胡景二度赴苏,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武胡景立场坚定,拒绝吹捧王明,公开了遵义会议的选举结果。侯志与丈夫被派去莫斯科郊区从事基层工作,武胡景却突然失踪。侯志20多年来未曾放弃寻找丈夫,同时坚持革命,从未懈怠。直到1957年,才得到武胡景已在1936年牺牲在苏联的消息。

武胡景拒绝配合王明 在莫斯科离奇失踪

  1935年7月,侯志与丈夫武胡景受党中央委派再度奔赴苏联。他们肩负着双重任务,一是学习,二是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汇报遵义会议精神。

  夫妇二人到达莫斯科后,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的王明和副团长康生,试图拉拢武胡景,要求他在“七大”发言时吹捧王明。然而,武胡景拒绝配合。遵义会议奠定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而王明、康生曾告知武胡景,在共产国际不要透露遵义会议的选举结果。但在关键时刻,武胡景严肃地公开了遵义会议的选举结果,使得王明欲借共产国际力量东山再起的计划彻底落空。

  在斯大林错误发动“肃托”运动时,武胡景被诬陷为“托派分子”。侯志向共产国际提出申诉,却反被扣上“包庇托派分子武胡景”的帽子,受到“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然而,在这艰难的逆境中,侯志强忍泪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意志,努力学习,发奋工作。

  1935年11月,侯志与丈夫突然被遣往远离莫斯科的郊区从事基层工作。环境恶劣、生活艰苦、工作繁重,但这些并没有吓倒侯志夫妇。不过,最让侯志难过的是,每当遇到工作上的事情去找王明、康生请示时,他们要么避而不见,要么见面后态度冷漠。1936年8月的一天,武胡景从外面回家敲门,可侯志开门后,却不见武胡景的身影,他从此失踪。

  侯志猜想,武胡景多半是被捕了。为营救丈夫,她奔走于苏联内务部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之间,不懈地奔波呼号。而苏联内务部和王明、康生却互相推诿。

侯志遭受打压不放弃 二十余年苦苦寻找丈夫

  侯志一次次的申诉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王明、康生并未就此放过她。他们将她派遣到苏联工农红军大学、莫斯科东方大学当中文教师。不管是在大学当教师,还是在出版社任翻译,侯志都从未停下寻夫的步伐。

  1937年,党中央要求旅莫全体党员回国抗日。当侯志打点行装之时,却突然被取消了回国资格。通知说,共产国际考虑到侯志的俄语水平较高,有在苏联工作的经验,决定派她随“苏联红军解放东北先遣队”入关,负责军事情报工作。在海拉尔、齐齐哈尔,侯志从事日军战略、武器的情报收集。尽管侯志怀疑有人使了绊子,但她仍坦然接受了安排。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开战,派遣军队出师中国东北。侯志取得苏共同意,以俄语翻译的身份随苏联红军来到东北。她在东北苦苦寻觅了一年,武胡景依然杳无音信。

  直至1946年12月齐齐哈尔解放,侯志才正式留在祖国。1947年初,侯志给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揭发了王明、康生在苏期间借“镇反肃托”运动残害我党干部的事实,并恳请毛主席、党中央寻找武胡景。

  侯志相继转战于海拉尔、齐齐哈尔、哈尔滨、沈阳等地,先后任职于哈尔滨东北局公安部情报处、哈尔滨市公安局外侨科。她负责侦查镇压敌特、反革命分子、刑事案件首恶分子,缴获枪支弹药,迎接东北全境解放。东北解放后,侯志在沈阳市公安局任职,后担任沈阳市委统战部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她任沈阳市妇联主任,辽宁省妇联常委,沈阳市委一、二、三届委员,沈阳市政府一、二、三届委员,及全国妇联第二届执委。抗美援朝期间,侯志带领妇联机关夜以继日积极工作,组织全市妇女踊跃支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侯志利用赴京开会之机,曾先后找过周恩来、刘少奇、帅孟奇、安子文、杨之华、王世英等人,反映丈夫失踪的情况。刘少奇充分肯定了武胡景的革命贡献。当侯志找到周总理时,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当即吩咐秘书,立刻通知我国驻苏大使馆,查明武胡景的下落。为帮助寻找武胡景,帅孟奇、杨之华、安子文、冯仲云、王世英等人也曾质问康生,武胡景究竟去了哪里。

  1956年7月,党的八大召开期间,侯志再次上书毛泽东,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1957年,经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孙冶方证实:武胡景1936年已在苏联牺牲。侯志痛哭流涕。1957年7月,毛泽东签发命令,授予武胡景为革命烈士称号。

历经磨难仍坚持信仰 出狱后补齐11年党费

  20世纪50年代后期,侯志被告知不能接触中央文件了,她参加的重要会议也被人代替。不久她被划为“特嫌”分子。随着“反右”扩大化,她被视为“特务嫌疑”,罢官免职,接受检查。

  1967年,侯志赴京治白内障,落脚在三妹侯慧真家中。次日,侯志即被抓走,押入中央“三办”(康生办公室)。后来又被关进秦城监狱,遭到一次次的非人折磨。尽管如此,侯志在“造反派”组织的批斗会上,仍大声宣布:“我不是苏联特务!事实不灭,真理难欺!”侯志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苏修特务”,关押在秦城监狱达11年之久。面对康生无休止的迫害,侯志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坚定气节。

  1978年初,侯志被解救出来。彻底平反,名誉恢复,并补发了工资。侯志出狱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5000元补交了在狱中时的党费。

  1982年1月27日,侯志在沈阳与世长辞,走完了77年的风雨人生。追悼会上,许多人面对侯志的遗像,失声痛哭。她的追悼会规格很高,由辽宁省委书记李涛亲自主持,沈阳市委书记吴铁鸣致悼词,李铁映、徐少甫等省市领导纷纷前来为她送行。沈阳市委书记吴铁鸣在悼词中评价:侯志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侯志的战友们也始终保持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一往情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王辩又回到山东,埋首基层,继续从事宣传、妇女儿童等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王辩选择在图书馆工作,她调任北京图书馆苏联图书室主任。1978年离休后,王辩抱病撰写了20余万字的革命回忆录。1987年4月病逝。

  1940年5月至10月,历时6个月,刘淑琴步行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接上党的关系。此后,她先后在延安行政学院、延安大学、晋冀鲁豫中央局、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上海市妇联任职,1990年12月病逝。

责任编辑:韩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