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纪念馆弘扬侯志精神
潍坊晚报 2025-02-21 14:50:34
青州市黄楼街道和侯庙村克服重重困难,筹措资金、挖掘史料,在侯庙村建起侯志纪念馆,分为8大部分,分别展示侯志不同历史时期的非凡历程。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侯氏后人对家乡表达了感谢。这片红色的土地,将继续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
侯庙村建纪念馆 各地参观者慕名而来
为缅怀侯志,宣传她的革命事迹,青州市黄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决定在侯庙村建立村史展览馆(侯志纪念馆)。项目从2021年3月25日启动,耗时3个月建成,侯志纪念馆以及红色广场布展完毕,来自上海、青岛、济南的客人纷至沓来。当年7月1日,纪念馆正式对社会开放。
侯庙村建设展馆实属不易。为了让展馆项目立项,侯庙村两委到处求援,想尽办法,多方筹措,终于募集到资金200多万元。村里还邀请艺术家为展板绘图,请学者樊光湘写了解说词。
展馆展厅近600平方米,以目前搜集到的有关实物、图片、文献等,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展示手段,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庄重大方,分为前言、局长千金成为革命先锋、在莫斯科的日子、奋战在中央特科、为寻夫两次上书毛泽东、康生始终没有放过她、玉兰花不会凋落、后记8大部分,分别展示侯志不同历史时期的非凡历程,全面客观地展示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伟大的一生和光辉业绩。整个展览共展出文物、复制文物、资料、照片、图表、模型等350余件套。
展馆的落成,为侯庙村的村庄品牌塑造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红色村庄、侯志故里”已然成为侯庙村的一张亮丽庄重的名片。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怀着崇敬与好奇,慕名而来。他们为侯志的事迹所感动,为一名党员的坚贞操守而感叹。
母亲去世时侯志回过家乡 后人感激家乡人民深情
据史料记载,侯志回过青州老家一次。1948年,她的母亲去世了,侯志带着两个警卫员回家。曾经有村里老人侯玉和、侯玉美见过她。侯志带着黄色封面的特别通行证,上面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签字。如今,侯志的大女儿侯苓在青岛,小女儿武华在北京生活。
2007年7月1日,中组部在河南省孟州市烈士陵园建立了武怀让(武胡景)纪念馆,告慰烈士英灵。
侯志的堂侄侯和太讲述了侯志家的一些往事。侯志一心革命,在外地时曾托付在青州的弟弟侯孝昌把侯家所有土地送人了。侯孝昌是开明地主,妻子为人和善,村民在侯孝昌家看电影,妻子给邻居的孩子用井水泡西瓜吃。侯孝昌曾任职益都县文教局局长、山东省政协委员、益都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展馆落成,侯志后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家人曾传达了侯志小女儿武华的原话:“感谢家乡人民对我的母亲和父亲的这份深情。”侯玉清的儿子也曾发表文章,说:“对家乡人民感激不尽。”展馆建成后,侯志的侄子、侄女都来参观过。
遗憾的是,侯志的故居受到了破坏,房屋、墙体毁坏较多,后来原有的房屋都在拆迁中消失了。
侯志的侄子侯葳来展馆多次。他依然挂念着侯志家里的后人情况,数次去看侯氏墓碑,怀念故人。
整理侯志档案 促进文化发展
侯庙村紧紧抓住红色文化带来的品牌效应,巧妙地将红色资源与文旅结合,为村庄的长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侯庙村展馆不为营利,而是要成为侯庙村的精神家园,放眼长远,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整理侯志的档案,侯庙村党支部书记张立明广泛收集,延请老师,坚持不懈。青州市志编纂委员会的刘传功搜罗、研究侯志史料30年,他前后共收到侯志的女儿武华的17封书信。
上海文史单位经常邀请刘传功去讲课,上海的很多红色档案是刘传功提供的。刘传功说,越发掘侯志的事迹,就越被她高贵的品质所吸引和感动。后来,有更多人提供了侯志的事迹。
福建一位侯家后人侯勇也来到侯庙村,他联系侯和太,续上了家谱,心中满是激动。他为侯庙村捐献了一台查体机。广东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主动来到侯庙村找到张立明,说村里不管缺什么,他都可以捐赠。他只提了一个要求,他是侯氏后人,想认祖归宗,找到自己的家族渊源。
侯志家族的亲人十之八九分布在全国各地,留在青州的很少。侯和太争取今年完成侯志家族全部的家谱整理。侯志家的影壁墙、宅子,跟侯和太的家一墙之隔,一草一木都在侯和太的记忆里。
张立明感慨地说:“把侯氏家族凝聚起来,是正事,是好事。侯氏是书香门第、名人之后,号召力强,做好这件事对侯庙村来说,功在千秋,惠泽后世。”
2023年,黄楼街道侯庙新村联合党委成立,侯志故乡的5个行政村抱团发展。张立明被任命为侯庙新村联合党委的党委书记。侯庙新村在侯志精神的带动下,正阔步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这片红色的土地,将继续传承着革命先辈的精神,书写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本期图片由崔尊航、张立明提供(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