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潍坊市发展改革工作亮点成效和2025年重点工作打算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5-02-21 17:15:28

  2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走在前 挑大梁 建设更好潍坊”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期),介绍2024年潍坊市发展改革工作亮点成效和2025年重点工作打算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鹿 尧 潍坊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市国动办主任,新闻发言人

  张炳利 潍坊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崔竹泰 潍坊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新旧动能办副主任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潍坊市上下聚力“一七五一”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比拼经济主战场、打好发展攻坚战,更好潍坊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潍坊市发改委锚定“服务全市大局、争当实干标兵”中心定位,全力以赴稳增长、抓项目、促发展、惠民生,推动发展改革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

2024工作成效
 

  一、经济运行更加稳健

  落实国家、省助企惠企政策,年初提请市政府印发“开门红31条”,接续出台“稳增长76条”等政策措施,推动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加密经济运行调度监测,对各县市区“精准画像”“会诊开方”,推动全市经济高开稳走、稳健向好、进中提质,全年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3项增速高于全省平均、10项居全省前6位。地区生产总值迈上8200亿元台阶,同比增长5.9%,增速列全省6个经济总量过5000亿元城市第2位。

  二、需求拉动更加有力

  深挖民间投资潜力,民间投资项目数量占2024年度省市县重点项目比重97%,全年民间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从7月份扭转了连续14个月增速低于全省平均被动局面,全年投资增速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推动服务业扩量提质,建立“14+16+24”工作机制,设立市级引导资金助企纾困,新纳统规上服务业企业100余家,新增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优质载体9个,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8%、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

  三、项目建设更加高效

  完善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实施领导帮包、挂图作战、挂牌亮榜、立体推进,开展项目谋划“千人培训”、手续办理攻坚月、春秋两季现场推进会、项目大观摩等活动,精准保障“要素跟着项目走”,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全年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1527个、全省第1,入选省级重点项目144个、全省第2,重点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提前1个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新投产项目300个、新增产值462.3亿元,分居全省第2位、第1位。

  四、政策成效更加明显

  紧盯上级政策动向,组织政策性资金项目谋划专题培训,建立项目储备库,全领域挖潜、全方位优化、全流程服务,政策资金争取数量再创新高。专项债券过审、发行额均居全省第3位,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27亿元、全省第2,获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金额同比增长21%,累计获各类资金支持360亿元、再创新高。入围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获评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

  五、动能转换更加深入

  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实现新突破,3个集群、6家企业入选全省首批“支柱型”雁阵集群和“头雁”企业,累计培育省级“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17个、集群领军企业25家,数量均居全省第2位。推动优质资源加快向“9+3+N”产业链集聚,精准指导力创电子、海天生物等企业创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9家,培育新增市级创新平台66个;配合省发改委等12个省直部门,为我市量身打造支持磁悬浮产业发展“黄金18条”,储能产业实现项目投资、产值“两个翻番”。

  六、能源结构更加优化

  推荐诸城、高密、滨海入选全省首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县,14个光伏发电项目纳入省市场化并网清单,9个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纳入省级规划,均居全省首位;诸城、高密、安丘、昌乐4个县市纳入全省第二批陆上集中式风电开发试点,总容量183万千瓦,居全省第2位。全年新并网260万千瓦、占全省1/8,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00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实现翻番,居全省第2位。

  七、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积极融入青岛都市圈建设,服务市政府与青岛市签订高质量同城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统筹陆海协同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三区互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海洋领域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项目填补全省空白。提请印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引领县域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奎文、临朐入选省级县域经济特色发展试点,寿光入选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圆满完成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资金拨付、高层互访、产业协作、消费帮扶等任务。

  八、发展活力更加充沛

  牵头落实的72项重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缴纳模式改革入围全市“十件民生实事”。搭建助企服务平台,创办“更好潍坊·亲清发改会客厅”,举办7期活动,答复解决46家企业各类问题73个。优化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办理流程,服务2700余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拓展企业融资新渠道,“千企万户大走访”企业20余万家、居全省第3位,纳入推荐清单企业7853家,协调辖区银行机构累计授信1.2万户次、金额241.8亿元,发放贷款201.7亿元。

  九、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实施以工代赈项目54个,吸纳务工群众1090人,发放劳务报酬935万元。扎实推进全市农业生产分时电价试点,为全域推广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落实与大同市战略合作协议,在能源合作领域取得突破,签订长协保供煤协议30万吨,有力保障全市迎峰度冬、群众温暖过冬。全面完成年度储备粮轮换任务,新建、在建、筹建粮库仓容27万吨,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获全省考核优秀等次。

2025工作重点

  稳增长、谋发展,当好经济社会发展“参谋部”

  全力稳定经济运行,落实全省首批政策清单、全市“开门红72条”等政策措施,推动惠企政策线上覆盖、免申即享、快申快享,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加密经济运行监测,加大复工复产督导力度,实施服务业增量提质“十百千”工程,固强补弱、做足“有米之炊”,推动全市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加快向万亿之城迈进。谋深谋实“十五五”发展,开展“十四五”规划评估,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加强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储备,力争更多潍坊元素纳入上级规划,进一步提升全市高质量发展位势。

  增后劲、提质效,当好项目建设“作战部”

  实施“重点项目提质年”,锚定1530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接续开展手续攻坚月、金融赋能行、春季现场推进会等活动,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浓厚氛围。强化项目用地、环境容量预支保障,领导帮包高位推进、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动重点项目一季度开复工80%以上、6月底前全部开工,全年完成投资2700亿元以上,年内新竣工项目350个、新增产值700亿元以上。

  优服务、促转型,当好企业发展“服务部”

  完善现代物流体系,集成“枢纽+基地+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势能,出台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助力企业拓展“第三利润源泉”。深化能源改革,先立后破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200万千瓦、总量突破1500万千瓦,通过绿电直连、绿电交易等方式,保障重点企业、出口产品绿电需求。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千企万户大走访”小微企业15万户,完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优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功能,进一步扩大“信易贷”授信规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展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专项清理,巩固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成果,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惠民生、兜底线,当好民生事业“保障部”

  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高质量完成夏秋粮年度轮换任务,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抓好能源电力保供,保障管道运行安全,确保顺利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开展区域综合水价改革,指导各县市区规范农村供水价格。专班推进对上争取“一号工程”,加强项目储备、提升项目质量,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支持,为扩内需、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大众日报记者:2024年,潍坊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200亿元,增长5.9%,不负众望交出了一份靓丽成绩单,能不能为我们详细解读一下?

  崔竹泰答:回顾2024年,面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等多重挑战,市发改委紧跟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会同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加密经济运行监测,固强补弱、精准发力,有力推动全市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较好完成了全年任务目标。总的来看,2024年全市经济发展可以概括为“稳”“进”“好”。“稳”体现在经济运行持续稳固。一是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03.2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列全省6个经济总量过5000亿元城市第2位。经济体量列全国百强城市第36位,与第34位的昆明市、第35位的石家庄市相比,在体量上的差距分别较2023年缩小128.8亿元、63亿元,为进一步进位争先夯实了基础。二是三次产业协同发力。一产增加值700.8亿元、增长4.1%,增速较为稳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8.7亿元,同比增长4.4%,总量和增速分列全省第1位、第2位。二产增加值3474.3亿元,增长6.3%,形成持续正向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4028.1亿元,增长5.8%,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全国0.4个、0.8个百分点,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三次产业占比由2023年的8.6:43:48.4调整为8.5:42.4:49.1,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财政收支增速平稳。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9.6亿元,同比增长1.8%、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2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民生支出占比82.3%,较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连续9年超80%,与民生相关的社保就业、住房保障、城乡社区、农林水支出共计完成381.3亿元,分别增长14.3%、5.9%、3.5%和2%。“进”体现在增长动能更加强劲。一是项目建设提速增效。1527个省市县重点项目支撑有力,提前1个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支撑全市8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新竣工投产项目300个、新增产值462.3亿元。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6%,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4.1%;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4.8%,占比82.6%、居全省首位;高技术产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1.7%、14.6%,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7.6个和10.5个百分点。二是消费拉动不断增强。争取中央和省以旧换新资金11.9亿元,开展促消费活动216场,拉动消费超102亿元,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二手车零售额分别增长30%、46.7%,1级和2级能效家电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增长9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住宿业营业额、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6位、第3位、第1位。三是对外贸易固稳提质。建成海外仓74个,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495家、总量达到6701家。全市进出口实现3582.7亿元、总量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5.2%、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新兴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对RCEP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8.4%、11.4%,占全市进出口比重提升到42.8%和57.7%。“好”体现在各项指标向上向好。一是粮食生产再上新高。连续四年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34万亩,同比增长0.3%,较全省平均增速高0.1个百分点;粮食总产90.34亿斤,同比增长1.1%,较全省平均增速高0.2个百分点;粮食单产436.9公斤/亩,同比增长0.8%,较全省平均增速高0.1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增长面广势好。37个工业行业中,31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83.8%,较2023年提高10个百分点。占比超30%的装备工业逆势上扬,增加值同比增长11.2%、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增速2.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3%。三是居民收入均衡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760元,同比增长5.6%,居全省第6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25元、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12元、增长6.4%,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1.83:1,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下一步,市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密经济运行监测,科学研判、靠前发力,落实好全省首批政策清单、全市“开门红72条”等政策措施,全力稳增长、增后劲、提质效,助力巩固全市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发展势头,努力实现全年发展目标。

  山东商报记者:2024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达效方面,市发改委有什么好的典型经验做法,2025年如何进一步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夯实发展支撑?

  鹿尧答: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具有扩大需求和优化供给的双重作用,从短期看,项目建设能够拉动有效投资,形成实物工作量,稳定上游行业生产和重点群体就业;从长期看,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项目决定产品、产品决定供给,进而引领与创造需求,投资的供给侧改革是经济结构改革的“先手棋”。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出于稳增长考量和高质量发展需求,去年将项目建设纳入了“五大攻坚战”。作为项目投资主管部门,我们采取了三方面举措,推动项目攻坚战率先突破。一是高位统筹、部署推动。市委、市政府超前部署重点项目储备工作,我们组织开展了项目谋划“千人培训”活动,聚焦产业转型、新质生产力培育、重大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深入挖掘、释放潜力,省市县重点项目、省级重点项目数量均居全省前列,为全年稳增长、扩投资夯实了基础。在去年初全市工作动员大会上,以潍发2号、3号文件,印发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2024年市级重点项目清单;市级领导带头帮包项目,先后6次召开专题会议调度部署,项目建设进度在市政府综合办公大楼实时公示,营造了比拼项目的浓厚氛围。二是精细管理、强力推进。把握项目建设关键节点、工作节奏,一季度抓开工、上半年提进度、三季度促投产、四季度强储备,构建接续推进工作格局。一季度即对全市重点项目环评、能评、规划、用地、施工许可等主要手续系统摸排,组织开展“手续攻坚月”,实施全程代办、模拟审批、并联推进,扫除项目落地障碍,实施类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接续举办春秋两季重大项目现场推进会、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观摩等活动,逐月分解项目投资计划、工作任务,实施台账化管理,按月调度、挂牌亮榜,推动项目建设始终领先序时进度,1527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03.6%,竣工投产项目、新增产值连续位居全省前列。10月份超前启动项目筛选,2025年度省市县重点项目数量、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均高于去年水平。三是部门联动、精准保障。我们联合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财政、人民银行等要素服务部门,清单化保障重点项目要素需求,精准匹配、靠前服务,真正为“好刀”配上“好鞘”。去年以来,累计保障461个省市县重点项目用地2.2万亩,帮助37个项目获省级能评批复、能耗等价值189.4万吨标煤,为1240个项目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开展“项目为王 金融赋能”活动,组织各金融机构累计向663个项目发放贷款602.3亿元、授信3247.6亿元。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有解思维,建立“亲清发改会客厅”,拓宽项目建设问题疏解渠道,征解项目用地、用能、审批等各类问题472件,其中市级统筹推进的海域使用权、化工园区扩区等困难问题35件,已顺利解决32件,通过精准打通堵点,全市项目投资率、竣工率、纳统率均实现明显提升。今年,全市共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1530个、数量继续保持全省第1,入选省级重点项目145个、全省第2。全市工作动员大会上印发了省市重点项目清单,市政府将2月份确定为“手续攻坚月”,下周将举办春季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全市项目建设延续保持了储备足、质效高、推进快的良好态势。近期,我们还将专题发布具体情况,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2024年潍坊市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00万千瓦。今年是我国提出“双碳”目标5周年,能源领域作为“双碳”工作的重要领域,请问我市今年在能源结构调整、节能降碳方面主要采取哪些措施?

  张炳利答:2025年是“双碳”战略提出五周年的重要节点,也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作为能源领域的主管部门,市发改委将紧跟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力争2025年,能源领域投资达到200亿元以上,新增新能源装机20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发电量达到200亿千瓦时以上,新建公共充电桩2000台以上,储能规模达到100万千瓦以上。重点从四个方面加力提速:一、在增加清洁能源供给上加力提速。建立能源项目调度制度,定期组织“亲清发改会客厅”,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动国家第三批大型风光基地、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省第二批陆上风电及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试点等项目建设,全年建成并网20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装机达到1500万千瓦以上,占全部电力装机比例提高到70%以上。加快海化源网荷储项目进度,谋划推动一批绿电直联、绿电交易、虚拟电厂、分布式自发自用等项目,争取纳入省级试点。二、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上加力提速。以电力、热力稳定接续供应为前提,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则,有序实施30万千瓦以下抽凝发电机组关停并转,分类推进现役煤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力争年内30万千瓦以下抽凝机组、达到退役条件的背压机组基本替代退出。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替代,统筹推进生物质能、光热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多元化发展,有序推进诸城、寿光、安丘、临朐、昌乐等建成一批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三、在打造坚强智慧电网上加力提速。加大电网投资力度,2025年建设220-35千伏工程40项,220-35千伏线路807公里,变电容量421万千伏安,进一步提升电力网架支撑能力。500千伏弥河站今年3月建成投运,渔盐站、峡山站加快开展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尽快建成并网,提升新能源电力送出和消纳能力。统筹推进1个国家级、16个省级储能示范项目建设,全市储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100万千瓦以上。 四、在节能降碳上加力提速。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建立行业碳管控、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制度机制,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建设,推动绿色零碳园区建设。聘请专业机构对高耗能行业开展节能诊断,“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提出节能方案,推动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工程。严控新上“两高”项目,落实新上“两高”项目窗口指导、提级审批和产能、能耗、煤耗、污染物、碳排放“五个减量或等量替代”。多措并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完成“十四五”单位能耗下降16.5%任务目标。

责任编辑:李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