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有为终得提拔

潍坊晚报 2025-03-06 15:15:01

  

  明穆宗画像。

《孝感县志》所载明末孝感县城图。

  马文炜考中进士后授河南确山知县。任职期间,一意安抚贫弱,兴修水利,百姓安居乐业,县内稳定太平。政绩不俗,但是都没有升迁,待到朱载垕当政,官职始升。

  首任确山知县

  六年方能微升

  马文炜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考中进士,授河南确山知县。时年仅29岁。

  确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北岸,西依桐柏、伏牛两山余脉,东眺黄淮平原,历史上被誉为“中原之腹地,豫鄂之咽喉”,时属汝宁府。马文炜任职期间,勤政清廉,刚正不阿,留下许多美谈。

  确山年年大旱,百姓流离失所,他一上任就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共开河渠一百多条,开发出黄河退水滩地百余顷,他按出力的多寡等次,把开垦出的良田免费分与清淤开荒的贫民。

  确山民风闭塞,不知生产之道。马文炜从老家请来种地能手传授技术。他还号召民众种植桑榆,优化水土,发展纺织业。

  马文炜在确山尽管心系百姓,扶植良善,迅速改变当地面貌,让百姓过上吃饱饭的日子,但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他既无钱财孝敬上司,又忙于政务不去各司走动。因此负责考课政绩的掌道御史把他列为最末,得不到提升。

  本来明朝规定知县的任期为三年,通过任期考核可升迁知府或同等京官。但是马文炜两届俸满,考核后全县赋税无拖欠、府库无亏空、刑案处理得当,马文炜却连续两届都没升迁,一直待在确山六年没有“挪窝”。

  从大环境来说,他赶上皇帝不上朝、明廷首辅严嵩当道,一手遮天,马文炜一直没有机会提拔。

  直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十四,世宗朱厚熜驾崩,传位裕王朱载垕(hòu)。新帝着手改革遗留的历史问题与各种弊政,一些不得志的官员得到录用,马文炜方得以微升,调都察院任职监察御史(正七品),被派到山西道代表部院衙门负责监控处置该地政务。

  频繁调动干练有为

  入首辅张居正视线

  马文炜上任后进入频繁调动阶段,一年之内由山西道又到浙江道,最后接到两淮巡盐的调令。巡盐即“盐官”。明朝仅在两浙、两淮、长芦、河东四地有盐政,巡盐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朝廷的财政困难。四地这种“煮海为盐”的经济形态在秦汉时期出现,是中央与地方课税主要来源。马文炜不负所望,任上通过调查研究,不断建言,革除弊端。例如:

  《大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二十二所记,隆庆二年(1568)七月,御史马文炜针对两淮,余盐银近多,移借不便,提出革除弊端的奏报。

  卷之二十八所记,隆庆三年(1569)三月,户部复两淮巡盐御史马文炜议,将各处盐运司官俱久任三年以后升迁,要任内稽查完,方许离任等赏罚措施……

  朱载垕短命,即位后将朝政交给阁臣,自己深居宫中,纵情声色。隆庆六年(1572)五月,在位仅6年的他身亡。10岁的太子朱翊钧登基,年号“万历”。由于新帝年幼,张居正“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精心辅佐少年天子读书习政,在慈圣皇太后的支持下,于吏治、国防、赋税、交通、书院诸方面大刀阔斧推行“万历新政”。

  随着万历朝政进入张居正时代,马文炜官场生涯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朱载垕驾崩后,首辅张居正开始为自己笼络人才,马文炜因为年轻干练纳入他的视线,官职随即跨了一个大台阶:升任德安知府。

  德安知府任上

  勤政廉洁为民

  德安府是北宋宋徽宗因自己曾在此任职登大位后升格为府,明朝时湖北与湖南组成湖广省,德安府管辖安陆、应城、孝感、应山(今广水市)、云梦5个县,治所就在安陆。安陆城以前是军事要地。据《梁书·韦叡传》:“叡至安陆,增筑城二丈余,开大堑,起高楼。”韦叡是南朝梁武帝的名将,著名的军事家,到府城维修增筑过城防。

  北宋时,城址呈方圆形,位于涢水东岸。城墙高大,雄伟壮观。据《安陆县志》载,城有四门,各修城楼,便于登城远眺。围环1314丈,计程7里3分,垛口1132个。四门城内有府署、县署,城内外有很多寺、庙、庵、殿、楼、台、亭、阁等古建筑,以“三台”“八景”最著名。建筑在城墙上的浮云楼、太白楼、文昌楼等,引来文人游客,观览题咏,留下不少诗篇。

  然而,元明之际,战乱频繁,府城毁圮严重。明朝建立后,洪武二年(1369),守御千户王兴有筑修,马文炜在此基础上又做了修建加固,还在孝感筑起城墙。

  封建社会历朝历代为保境安民,各县城都有城墙,但是马文炜初到属地孝感巡视,却感到孝感似是一例外,四周没有高大城垣,只有几段残存的矮土墙。原来,孝感在元代至正年间建有城墙,不过当时泥土夯筑,非常简陋。历经三百年的风雨战火,都已焚毁坍塌。

  马文炜回府就写奏折,因把持朝政的张居正就是湖广人,时朱载垕一朝经济对外开放,积累白银丰厚,很快得到批复拨款。马文炜自万历元年(1573),组织民工扫除残存土墙,改建砖墙。最后筑起了高一丈,周围七里三分(约3650米),拥有朝阳、复旦、文昌、时薰、迎祥、拱辰六个城门的孝感新城。

  德安还是宣宗时相国杨溥因与儿子那著名对话而连升6级任职的地方。当年杨宰相问儿子:“哪个地方官最坏?”儿子脱口就答:“天台县县令范理招待最差,不像别的地方那么讨好。”杨溥却从儿子的回答中发现了一个清官,将他升至德安知府。马文炜自万历元年(1573)到德安走马上任,保持和发扬了前辈勤政为民的廉官风范。他轻装简行,深入各地调查民情地势后,组织人力物力修建塘堰,建闸排水,灌溉农田。

  《孝感县志》记,明万历元年(1573)德安知府马文炜修建擐河西岸的孝感黄丝垸;明万历二年(1574)建修汉川、应城两县交界的府河郭家垸。

  垸是湖南、湖北两省在湖泊地带挡水的堤圩。马文炜深知这里不同于确山,在了解到围垸是湖边渔民的重要捕捞方式后,从任职的第二年开始,发动百姓大搞围垸筑堤,在湖里筑起一片片矮坝。湖水上涨时让鱼虾进入,水退后,大小鱼虾滞留在围子里让百姓捕捞,增加收入。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