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县志成为标杆
潍坊晚报 2025-03-06 15:38:50
万历《安丘县志》正文首页。
万历《安丘县志》知县熊元序。
马文炜回到故里,即被知县熊元委以重任担任《安丘县志》主编,编辑人员很快确定,次年三月,四册二十八卷、约九万字的万历版《安丘县志》告成梓行。这是山东最早的县志,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体例成为各地所修县志标杆。
应县令之邀答应执笔
修县志完成开山之作
马文炜归乡后的写作计划还未实施,知县就登门,请他编纂《安丘县志》。
中国的地方志始于明中后期,当时的官员意识到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开始着手编纂地方志。
明万历十三年(1585),江西弋阳人熊元被朝廷授安丘知县。熊元,字子贞,考取进士的第二年便来安丘县走马上任。他“下车之初,延问父老,知邑志久阙”,只有一部嘉靖癸未进士、前吏部郎中黄祯未完成的县志书稿,遂决定物色人才,编纂《安丘县志》。黄祯,字德兆,号北海野人。嘉靖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兵部郎中、吏部郎中等职。性磊落,好为诗,与乐安(今广饶)李舜臣齐名,时称“李黄”。有《北海野人稿》。在京为官时因为一起失火案被撤职回安丘。他闲居在家决定编著县志,刚写成四篇便患疾离世。熊元来安丘后,逢前安邑县令刘希孟告病归乡,熊元闻讯遂带黄祯初稿上门拜访,请他考订续写,刘希孟也答应下来。但刘希孟病愈后即接旨赴京,升任吏部郎中,县志遂停修。
直到万历十六年(1588)十月,马文炜回到安丘,熊元感到机会来了,立即登门拜访,向他诉说了安丘县志未竟之事,期望由马文炜执笔,完成安丘这部地方志的开山之作。
马文炜答应下来,与熊元拟定了《安丘县志》参与名单,决定由熊元和安丘退休高官辛应乾、韩必光、韩必显、王孟煦及在职高官刘希孟担任顾问。熊元做事颇有效率,将刚开了个头的初本留给马文炜,回衙即令县教谕杨绍儒、县训导杨守、王承业负责与马文炜沟通,负责对旧文书档案、书籍进行理顺、收取和采集,满足马文炜修志所需。
马文炜根据提交来的原始材料,对黄祯写起的四章予以调整、补充和完善,写出详细的新目次,一一向顾问征求了意见,稍作补充确定之后,随即投入了编写。顾问们分别就某个章节撰写了文章,如辛应乾参与了修撰乡贤人物传。在此期间,马文炜的儿子马应龙、马从龙,马文炜三叔马懋之孙马夔龙担当助手,编纂工作进展很快。
万历十七年(1589),四册二十八卷、约九万字的万历版《安丘县志》告成梓行。
内容宽泛令人称道 体例严谨又有创新
万历《安丘县志》以总纪为纲,记事上自夏朝初,下至万历十七年(1589)。志前有知县熊元、时任吏部郎中后任太常寺少卿的刘希孟作序,详述了修志原则及经过。
每卷按纪年先后记述,以小叙开始,以议为结。既借鉴国史中纪、志、表、列传的编写体例,又依方志循宗逐类,以类系事的编纂特点。
目录为:一总纪、二星野考、三山川考、四古迹考、五建置考、六典礼考、七雅乐考、八赋役考、九风俗考、十方言考、十一艺文考、十二历代地理沿革表、十三历代封建表、十四历代秩官表、十五历代贡举表、十六明兴以来貤封表、十七宦迹传、十八儒林传、十九事功传、二十文苑传、二十一武胄传、二十二高士传、二十三笃行传、二十四孝义传、二十五侨寓传、二十六烈女传、二十七杂见传、二十八俷德传。
在总纪中,首按“编年体”,再辅之以历代地理沿革表、封建表,互相结合,颇有新意;在星野、山川、古迹考中,详审了安丘疆域之山川美景,并将名胜古迹分布绘图,让人一目了然;典礼考、雅乐考被载入《青州府志》;建置考中记录“镇店二十四”“铺舍十三”,赋役考中“凡五坊厢六乡一百七十四社”是研究明代乡村建设的重要文史资料。
最令人称道的是人物诸传,明爵、秩分、人品详而不泛,约而不遗,核而有据。并著年代,为明代著志中所鲜有,极有参考价值。其中,杂见传收录无处可归类之人物,而最后的俷(fèi)德传可谓首创,是给道德败坏者立传,作为反面教材。这在其他志书中极为少见。
清朝收入《四库全书》 成为历代修志范本
万历版《安丘县志》一经问世,就因资料祥实,体裁新颖,成为“名志”。明末时人称“山左(旧称山东)第一”。到了清乾隆年间,该志被纪晓岚收入《四库全书》之史部地理类卷中的图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此志体例颇为谨严,其沿革、封建、职官、贡举、貤封俱列为表,艺文惟列古人著述,较他志亦为清省。”
万历版《安丘县志》作为全国地方志之楷模,备受历代方志名家推崇。此后各地所修县志均依此体例,未有更改者。
清康熙元年(1662)修成的《续安丘县志》,由文林郎、知安丘县事、加二级关西任周鼎请王训主编,副都御史刘祚远、大理寺正卿曹申吉负责考订;该志没有创新,完全延续万历安丘县志。正如周鼎在序文所言:“盖马中丞四志猗与详乎。但阙而不续者八十年于兹。”只须把70多年来盛衰变化补上即可,故定名《续安丘县志》。由于基本沿袭马文炜的编写体例,同样收入《四库全书》。《四库存目提要》曰:“是书续马文炜之书,体例相近。凡例称马志二十八卷,今续二十五卷。地理、封建本无可续,如俷德不至害及一邑,则亦略知。”
清代《四库全书》收录山东方志一共四部,安丘就有两部。其中万历版居四部方志之首。马文炜让安丘历史文化得以一脉相承,为后人研究地方文史留下丰富详实的资料。万历《安丘县志》不仅是安丘有史以来第一部县志,也是山东省的第一部地方志,是山东省地方志的起源和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