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感念建坊褒颂

潍坊晚报 2025-03-06 15:40:25

  

  20世纪初安丘县城牌坊街。

  马应龙画像。

  马从龙画像。

  马文炜回故里十八年,教子有方,两个儿子同榜中进士。编纂《安丘县志》引领虎林马氏成为“修志世家”。安丘人民在县城建“大中丞坊”感念其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贡献。

  兄弟同榜中进士 书房命名“笔花斋”

  马文炜编完《安丘县志》,面临朝廷大考,他著述文史的计划继续推后,把主要精力用在辅导两个儿子马应龙、马从龙备考科举上。父子合力向万历二十年(1592)科考冲刺。

  两个儿子如期进京赶考,望子成龙的马文炜忽于一夜得梦,书房笔筒中的毛笔顶端开出两朵鲜花,惊喜至醒,仍感艳丽在目,清香缭绕。时好友莫怀古闻知,说:“此大喜也,好花必结硕果。二位公子前程已定了。”

  几天之后,果然有两份喜报接踵而至,长子马应龙以第三甲四十四名中进士,次子马从龙以第三甲二百名中进士,开安丘兄弟同榜中进士的先河。一家“父子三进士”与“一日放三西”都成为安丘人引以为荣的骄傲和美谈。

  马文炜随后就将书房命名为“笔花斋”。并在门口撰写对联:“昔年祝虎家声旧,今朝乘龙喜气新”,横批为“祝虎世家”。

  接下来的时光,马文炜就在笔花斋这个优雅的环境里,写出了《雁门集》1卷,《奏议》2卷,《淮阳杂录》2卷。

  长子马应龙初授祀县知县,累官至礼部郎中,是明代北方著名学者型官员;次子马从龙初授山西洪洞县知县,断案如神。后擢升给事中,以直声名闻当时。万历皇帝懒于朝政,阉党擅权,政治腐败。他先后上奏章数十本,皆切中时弊,名震朝廷。天启元年(1621)明熹宗朱由校屡次诏书启用,升通政司参议、尚宝司卿、南大理丞,皆不赴任。一心一意在家侍奉老母郭氏,闲暇潜心经史,以授徒为业。

  传承历史人文有功 安丘百姓建坊褒颂

  马文炜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辞世,享年70岁。在他去世后,安丘人民决定为他建功德牌坊。

  明清时期建造牌坊,有严格标准,只是有权有钱,没有政绩,品行不端,最高统治者不认可,也没有资格立牌坊。马文炜的“大中丞坊”就是皇上按其最高官职巡抚命名和颁赐,当地百姓捐建。具体位置在距马文炜的笔花斋北边不远的县城东西主街,当时的县衙门口以东、文庙大门以西,现人民路兴安街道大门东侧。坊上文字为掖县有“神笔”之称的刘重庆书。当时安丘城的牌坊很多,一共有24座,只有辛应乾、马文炜的“大中丞坊”两座受旌表牌坊。

  安丘县衙以东的街区与马文炜有关联的牌坊还有一座“世科坊”。位置在小关街东头,为马文炜和他两个儿子马应龙、马从龙,清顺治举人马长春、进士马澄而建,以此纪念马氏一家四世五人科举成名。一个家族,跨越两朝一百年,功名不断,的确值得炫耀。

  小关街以南是马文炜族人聚居处,与牌坊稍有一段距离。在南草市街马家聚居处的西面,还建有一座“三沐纶音坊”,是为马文炜双亲马惠及妻门氏所建。如今,这些牌坊都不存在了。

  带出修志世家

  跻身名门望族

  纵观马文炜生平业绩,最突出的还是闲居安丘时著成了最早的地方县志,由此引领虎林马氏成为“修志世家”。

  马文炜系虎林安丘马氏第七世,由他携儿子马应龙、马从龙,及侄子马夔龙完成万历《安丘县志》,从此安丘虎林马氏与修志结缘。

  清顺治十五年(1658),邑人王训主编《续安丘县志》时,曾聘由开封府通判告归的马夔龙为顾问,王训在《续安丘县志》自序中云,马夔龙助其完成志书采询。

  十一世马烁,字荫千,号晦夫,少承家学,才名远播,侍亲至孝,知江苏昆山期间,编撰《昆山县志》。

  十三世马世珍,字席公,清嘉庆初恩贡,幼承家学,不屑功名,平生以文为乐,工诗文,精制艺,尤以古文蜚声山左文坛。为“安丘七子”之首。乾隆五十四年(1789),安丘知县谢葆澍倡修县志,邀任总纂,为此休官归里,在家独自完成志稿,定名为《安丘新志乘韦》,也即安丘第三部县志,共16卷。

  虎林马氏后人修志至十七世马步元达到高峰。马步元,字梅生,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历任工部七品京官,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甘肃正主考等职。休官归家后热心修志,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编写《安丘县乡土志》,全书分4册16卷,共8万余字,记有安丘的历史沿革、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政绩录、兵事录等内容。作为小学堂蒙学课本使用。毛笔手抄本作为珍本,分存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志书扉页有“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初六日具奏本日奉旨知道了钦此”字样。

  1913年,马步元修订《安丘新志乘韦》,将其增补部分续至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贡举表续至清咸丰九年(1859),并除去“乘韦”二字,定名为《安丘新志》,共10万余字,于1914年七月石印。《安丘新志》付梓后,年逾古稀的马步元受托再修《续安丘新志》,1916年三月,新志脱稿即将付印时,四月初七遇兵火,县存书籍被毁,志稿也损失过半。1918年,马步元“旁搜博考,补缀残缺”,经两年努力,稿本复原,1920年三月石印。该志共25卷,9万余字,上接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下至清宣统三年(1911)。

  马步元还是清宣统《山东通志》四总纂之一。他还将明志、清志、民国志汇编成《安丘全志》14册,106卷,34万字,国内少见。

  方志是一个地方的年轮和记忆,而虎林马氏就是执笔续写历史的传承者。由于自明万历年间至今,或主纂或参与编撰了所有安丘县志,或编修任职县之县志,虎林马氏以编修地方志受人景仰,以“修志世家”跻身明末清初安丘“张马曹刘”四大名门望族。而这,完全由马文炜引领造成。

  本文图片由作者张漱耳提供

  本期参考资料:《安丘虎林马氏族谱》、万历《安丘县志》、康熙《续安丘县志》《明实录》《孝感县志》《安丘名人传记》等。

责任编辑:邢敏 王叶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