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迥:一岁五迁后代科甲连绵
潍坊晚报 2025-03-07 14:22:14
李迥墓志拓片(局部)。
李迥是斟灌李氏六世祖,是继明朝刘珝、赵鉴之后,清朝寿光唯一的一品大员。李迥深得康熙赏识,为官一岁五迁,尽职尽责,多有惠政。李迥后裔,从清初至清末,科甲蝉联,官宦不绝,十子登科。女儿李玉嫁给六十八代衍圣公孔传铎,诰封一品夫人。
得康熙青睐步步高升
卒赠刑部尚书居一品
李迥的父亲李汝英是斟灌李氏五世祖,字超寰,明天启四年(1624)甲子科举人,候选知县,是斟灌李氏科举第一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也就是农历壬午年,清兵攻陷寿光城(史称“壬午兵燹”),县令李耿身死,李汝英于“干戈抢攘”为其备棺收殓。翌年,邑民死于兵乱者甚多,李汝英出资葬为丛冢,以善行入祀寿光乡贤祠。李汝英长子李适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清顺治三年(1646)进士。次子李迥于清顺治八年(1651)中举,清康熙三年(1664)进士。斟灌李氏,自李汝英及其子李适、李迥起,特别是李迥后裔,科甲蝉联,官宦不绝,且仕途平顺,成为清代寿光第一官僚世家。
李迥(1620—1695),字奉倩,号霞峰,祖籍斟灌(今洛城街道东斟灌村),后随父亲李汝英迁居寿光县城。李迥中进士后改任内阁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工作。
一次,李迥正在内阁当值,适逢康熙巡视,询问他科举考试的情况,并命他书写文字进呈御览。李迥奏对详雅,圣心大悦。不久,转任礼部主事,后任刑科给事中,判登闻鼓院。又升刑科都给事、右参议、太仆寺卿、右通政。一年里五次升迁,实属罕见。康熙二十八年(1689),升任都察院副都御史。康熙三十年(1691),升刑部右侍郎。康熙三十二年(1693),告老归乡。康熙三十四年(1695)卒赠刑部尚书,诰赠荣禄大夫(从一品)。李迥是继明朝刘珝、赵鉴之后,清朝寿光唯一的一位一品大员。一岁五迁,成为佳话。
一心营职见信于廷
推动《康熙会典》编写
李迥为官“一心营职”,只要“事关国计民生,知无不言”,因此“见信于廷”,提出的许多建议和政策得以批准实施。
他负责登闻鼓院期间,有一个诬陷良民为强盗的案子,因为有后台势力的包庇,多人因此丢了性命。李迥上疏参劾,使无辜者得到昭雪。他在都察院副都御史任上,恤灶户、开海禁、重定科场条例等疏,奏章上报朝廷,马上得到允可。朝廷平定三藩之乱,受到牵连的降卒百姓离乡背井,归到旗人名下为奴。李迥上言为他们开释,并提出安置意见,使得近万人得以与家人团聚。他任刑部侍郎时,很多冤案得到平反,时人把他比作唐朝敢言直谏的李道裕。
康熙二十一年(1682),李迥上疏请求编写《会典》,但是礼部以缺乏人手为借口,请求以后再说。康熙认为“《会典》关系一代章程,最为紧要”,于是立即吩咐每部分拨两名官员,办理《会典》的编写工作,并批评礼部“推诿延迟,甚属不合”,责令礼部限期编写。由于编写人员升迁不固定,给编写工作带来了不便。第二年四月,李迥再次上疏,请求编写《会典》的官员“停其升转差遣”,等完成编写后再择优提拔。康熙二十三年(1684),会典馆正式开馆,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终于完成了清朝入关后第一部有“一代之法治”之称的《康熙会典》。李迥虽然没有参与《康熙会典》的编写,但他作为编写的提出者、积极推动者,为清朝法律制度的制定起了重要作用。
十子登科世所罕见
孔李联姻留下传说
李迥生有十子六女,十个儿子先后登科及第,是谓“十子登科”,世所罕见。十子分别是:长子李懋(1646—?),字大木,号勉斋,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广西正主考,号称“得人”。次子李柟(1648—1731),字仲木,康熙四十七年(1708)举人,候选国子监学正。三子李栻,字季木,岁贡生,候选知县。四子李朴(1651—1699),字若木,康熙三十八年(1699)贡生,历任茌平教谕,南漳县知县。五子李枢,字栋木,岁贡生,候选训导。六子李榘,字端木,岁贡生,候选训导。七子李枚,字天木,候选典籍厅。八子李楫,字木庵,康熙四十四年(1705)举人,候选知县。九子李梁,字百围,监生。十子李櫍,庠生。
其中四子李朴又五子登科。五子是:长子李轩,岁贡生,曾任山西宁武知县;次子李炎,康熙辛卯科举人,仕至四川龙安府知府;三子李炳,贡生;四子李烈,捐贡,仕至江苏船政同知;五子李琬,捐贡,仕至浙江温州知府、温处兵备道。
李迥的小女儿李玉,嫁给六十八代衍圣公孔传铎,诰封一品夫人,后来他们的长子孔继濩(1697—1719)又承袭衍圣公。关于李玉,寿光流传着她的传说。
传说李玉天生丽质,聪明伶俐,受家庭熏陶,知书达理,李迥夫妇视其为掌上明珠。李玉不缠脚,李迥夫妇爱女心切,只能听之任之,长大后,人称“李大脚”。因此,家中每有迎来送往,李迥总不让女儿露面。为李玉的婚事,李迥夫妇操碎了心。
孔子六十八代孙孔传铎,思想开放,又有算命先生对其父母说:“你儿子传铎,将有大脚女子相伴。”于是四处打听,找到了李玉,成为夫妻。还有一种说法是,算命先生说:“此子当联姻龙虎相斗之门。”孔府派人四处寻找,一天,来到寿光城内一高宅大院旁,人困马乏,坐下休息,抬头观望时,忽然看见房顶一猫斗一蛇,此人大喜道:“这不是龙虎相斗吗!”遂与联姻。李玉出嫁后,丈夫孔传铎承袭衍圣公,所生长子孔继濩又承袭衍圣公。这就是“圣人妻,圣人母”一说的由来。
有一年,李玉乘轿子回寿光老家省亲,到了一窄路处,与知府的轿子相遇,各不相让。知府每次出巡,百姓避之惟恐不及。此次竟遇到如此大胆之人,于是知府责骂道:“谁家泼妇,不知尊卑,敢与本官争路。”侍卫也上前驱赶李玉的轿子。这时,李玉探出身子高声说道:“要问我是谁?来官听着,我是圣人妻,圣人母,侍郎(刑部右侍郎李迥)的闺女,侍郎(刑部左侍郎李封)的姑。”不过,值得一说的是李封做侍郎时李玉早已去世多年,此处是后人附会。
知府一听,又看见一双大脚,知道是闻名朝野的“李大脚”,忙不迭下轿,磕头作揖,说道:“下官失礼,请圣母宽恕。”然后跪到路旁,请李玉先行。这就是“大脚李玉戏知府”的传说。